㦸
字义 反馈

复制

ㄐㄧˇ

戈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39B8
汉语字典

戈部

12画

8画

左右结构

ji

HJAT 86 、 HJAY 98

YJI

IDEH

23450

39B8

[212511121534]

㦸字概述

折叠展开

〔㦸〕字拼音是jǐ 部首是戈, 总笔画是12画。

〔㦸〕字是左右结构

〔㦸〕字仓颉码是YJI 五笔是HJAT 86 、 HJAY 98 四角号码是23450 郑码是IDEH

〔㦸〕字的UNICODE是39B8。 十进制为14776,UTF-32:000039b8,UTF-8:E3 A6 B8。

〔㦸〕字的异体字是

㦸的意思

折叠展开

详细解释

同“”。

㦸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戈部

武英殿刻本: 第989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413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359頁,第9

古文: 屰

廣韻》:几據切;《集韻》:訖逆切,𡘋音㻷──有枝兵也。
增韻》:雙枝爲戟,單枝爲戈。
釋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
典略》:周有雍狐之戟。
周禮・冬官・考工記》: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註〕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

又,地名。
戰國策》:秦舉安邑,而塞女戟。〔註〕女戟在太行西。

又,與棘通。
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
左傳・隱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註〕棘戟也。
禮・明堂位》:越棘大弓。〔註〕棘戟同。

又,《韻補》叶訖約切,音腳。
詩・秦風》:脩我矛戟,與子偕作。揚子《𤣥》:比禮爲甲,冠矜爲戟。被甲荷戟,以威不恪。

說文》作𢧢

注解

〔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戈部

〔戟〕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龺、戈,五行属

〔戟〕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戈,从榦( gàn )省。本义是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ǐ] ⑴ 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㦸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㦸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㦸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紀逆切頁碼421頁,第6

𢧢

異體

𢧢有枝兵也。从戈、倝。《周禮》:「𢧢,長丈六尺。」讀若棘。

鉉注臣鉉等曰:倝非聲,義當从榦省,榦,枝也。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漢碑𢧢或省作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己逆反頁碼1006頁,第4行,第1

𢧢有枝兵也。從戈倝聲。《周禮》:「戟長丈六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紀逆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515頁,第1許惟賢1094頁,第1

𢧢有枝兵也。

段注兵者,械也。枝者,木別生條也。戟爲有枝之兵。則非若戈之平頭。而亦非直刃似木枝之衺出也。戈刃之倨句平而稍侈,故曰外博。戟則大侈倨句一矩有半,故可刺可句。《攷工記》冶氏。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與刺重三鋝。鄭曰: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三鋒者胡直中矩言正方也。鄭司農云:刺謂援也。玄謂刺者,箸柲直前如鐏者也。戟胡横貫之。胡中矩,則援之外句磬折與。《通藝錄》曰:內三之,謂戟柄横出柲外者四寸有半也。胡四之,謂上連刃直而下垂者長六寸也。援五之,謂衺上之刃長七寸半也。刺者,謂横出之內有鋒也。倨句中矩者,謂刺横胡直正方之形也。不言援之倨句言刺之倨句者,戟爲句兵。中矩者主於句也。據二儀寶錄雙枝爲戟,獨枝爲戈以爲證。說與鄭注大乖異。然恐程說近是。《方言》匽戟,《廣雅》作偃戟。偃者,仰也。據衺上之刃名之也。《周禮》棘門。《明堂位》越棘大弓。《左傳》子都拔棘以逐之。棘皆訓戟。棘者,刺也。戟有刺,故名之曰棘。衺者爲援,則横者爲棘,爲刺也。張揖注《子虛賦》曰:雄戟,胡中有𧣒者。𧣒同歫。葢於直垂之胡之中爲横出者,是曰𧣒𧣒亦有鋒。故《方言》三刃枝。郭注云:今戟胡(胡字今增)中有小孑刺者。所謂雄戟也。然則合援與刺與𧣒是爲三刃枝。鄭所謂三鋒戟者又不如是。古制茫昧難知。但曰援者𣃔非直刃。凡《左傳》言公戟其手。詩《毛傳》言拮据,戟挶也。許書言挶,戟持也。据,戟挶也。史言須𩓾如戟。皆取衺出。不取直上。是則信而有徵耳。《方言》曰:戟無刃,吳楊之閒謂之戈。然則戟者,戈之有刃者也。戟亦非直刃。謂之有刃者何。其刃幾於直也。《少儀》曰:戈有刃者櫝。戈之分別有刃無刃古矣。《左傳》。狂狡輅鄭人。鄭人入於井。倒戟而岀之。獲狂狡。此用援刺鄭人不中。鄭人攀柲刺而上也。或以戟鉤欒樂𣃔肘而死。則援與刺皆兼鉤刺之用矣。靈輒倒戟以禦公徒而免趙盾。此主於用援也。許云有枝兵者,援刺皆得云枝。

从戈。榦省。

段注省作聲者,誤。今依徐鉉正。从榦猶从弋。謂柲長丈有六尺也。从戈者,其器戈之屬也。紀逆切。按大徐有讀若棘三字。非也。《釋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古音《秦風》與澤作爲韵。古音在五部。讀如腳。

《周禮》。𢧢長丈六尺。

段注《攷工記》曰:車𢧢常。

戟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34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070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798頁
4說文校箋第557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500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1848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10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22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70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32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535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440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332頁【補遺】第17866頁
14通訓定聲第83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099頁【崇文】第4393頁
16說文句讀第1819頁
17說文新證第86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947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168頁,第3字

㦸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lance with two points, a halberd with a crescent -shaped blade; weapons used in ancient times, to stimulate; to provoke; to excite; to irritate, to point with the index finger and the middle finger; to describe angry or an awe-inspiring display of military force, etc., masculine; heroic; brave

㦸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㦸(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㦸(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㦸(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