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夜》,唐代白居易作
老去襟怀常濩落,
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
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
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
坐索寒衣托孟光。
中文译文:
年老时怀抱常常冷清落寞,
病魔降临,鬓发便变成茫茫浪尖。
心中的灰烬不能比得上炉中的火,
头发上的雪花多过了地面上的霜。
在三峡南宾城最遥远的地方,
一年中冬至的夜晚特别长。
今宵坐在房中,才感觉到门窗的冷,
我只能寻求冷衣来暖寒气,依靠孟光的节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冬至夜过往时光中的心情。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年老和疾病的感叹和思考。年龄的增长和疾病的侵扰使他的内心变得冷清落寞,他的鬓发已经变成了茫茫白色的浪尖,而他的心中的火焰却燃烧不旺,只有片刻温暖。他感觉自己如同房屋的门窗一样冷,只能依靠冷衣来取暖,以保持身体的温暖。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老去和生命的无奈和感慨。通过对自己身体状态的描写,他反思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悲恸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写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对冬至之夜的描绘,展示了生老病死的无情和无常,表达了对时间和年龄的担忧和无奈。同时,通过冬至的寒冷和诗中所提到的衣物和孟光的节气,也彰显了人们对温暖和希望的追求。整首诗平实而深刻,意境清雅,给人一种冷冽中带着深思的感觉。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