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简上人适越

送元简上人适越朗读

孤云出岫本无依,胜境名山即是归。
久向吴门游好寺,还思越水洗尘机。
浙江涛惊狮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
更入天台石桥去,垂珠璀璨拂三衣。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送元简上人适越译文及注释

《送元简上人适越》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孤云出岫本无依,
胜境名山即是归。
久向吴门游好寺,
还思越水洗尘机。

浙江涛惊狮子吼,
稽岭峰疑灵鹫飞。
更入天台石桥去,
垂珠璀璨拂三衣。

译文:
寂寞的云从山岭中飘出,
壮丽的景色和名山即是我的归宿。
长期游历吴门的好寺庙,
依然思念越水来洗涤尘垢之机。

浙江的波涛仿佛狮子在咆哮,
稽山的峰峦仿佛灵鹫在飞翔。
我进入天台的石桥之中,
垂挂的珍珠闪耀着光芒,拂过我的衣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给元简上人送别时所作。诗人表达了对元简上人前往越地的送别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对越地山川的向往之情。

诗的开头,孤云出岫,表达了元简上人离开的孤独之感,也象征着他踏上了新的旅程。胜境名山即是归,意味着元简上人即将到达的越地是一个美丽的归宿。

下文提到元简上人长期游历吴门的好寺庙,表明他在吴门一带游历了很长时间,对那里的寺庙颇有感情。他离开吴门时,心中依然思念着越地的清泉,希望能够通过越水来洗涤身心的尘垢。

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越地的景色。浙江的波涛仿佛狮子在咆哮,稽山的峰峦仿佛灵鹫在飞翔。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了越地山水的壮丽和震撼人心的景象。

最后两句,诗人自己进入了天台的石桥之中。垂挂的珍珠璀璨闪耀,拂过他的衣裳,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这里的天台指的是越地的天台山,石桥和垂珠象征着山上的寺庙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整首诗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对元简上人的祝福和对越地山水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清幽寺庙和山水胜境的向往之情。通过描绘越地的景色和氛围,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它的壮美和神秘,展现了对自然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和热爱。

送元简上人适越读音参考

sòng yuán jiǎn shàng rén shì yuè
送元简上人适越

gū yún chū xiù běn wú yī, shèng jìng míng shān jí shì guī.
孤云出岫本无依,胜境名山即是归。
jiǔ xiàng wú mén yóu hǎo sì,
久向吴门游好寺,
hái sī yuè shuǐ xǐ chén jī.
还思越水洗尘机。
zhè jiāng tāo jīng shī zi hǒu, jī lǐng fēng yí líng jiù fēi.
浙江涛惊狮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
gèng rù tiān tāi shí qiáo qù, chuí zhū cuǐ càn fú sān yī.
更入天台石桥去,垂珠璀璨拂三衣。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诗文推荐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鹦鹉洲头浪□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