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wěi

跋胡疐尾

拼音 bá hú zhì wěi 怎么读

注音 ㄅㄚˊ ㄏㄨˊ ㄓˋ ㄨㄟˇ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进退两难 跋前疐后

跋胡疐尾的意思

折叠展开

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

例子宋·李纲《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而欲为曲突徙薪之谋,故与物多违而每致跋胡疐尾之患。”

跋胡疐尾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á), 足部,共12画

①. 翻山越岭。 如: 跋涉。

②. 踩,践踏。 如: 跋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③.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 如: 跋文。跋语。序跋。

读音(hú), 肉部,共9画

①.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 如: 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②.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 如: 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③. 乱,无道理。 如: 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④.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 如: 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⑤.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 如: 胡须。

⑥.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 如: “狼跋其胡。”

⑦.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⑧. 姓。

读音(zhì,dì), 疋部,共14画

㈠ 疐 [ zhì ]

①. 阻擋,限止。《説文•叀部》:“疐,礙不行也。”《廣韻•至韻》:“疐,頓也。”

②. 牽絆;顛仆。也作“躓”。《爾雅•釋言》:“疐,仆也。”又“疐,跲也。”

㈡ 疐 [ dì ]

①. 用同“蒂”。瓜果的蒂部。引申為去掉瓜果的蒂。《爾雅•釋木》:“棗李曰疐之。” 《集韻•霽韻》:“疐,去本也。”

②. 通“嚏”。打噴嚏。《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厲》:“鼻腔壞,刺其鼻不疐。”。《説文•口部》:“嚔,悟解气也。”《玉篇•口部》:“嚔,噴鼻也。”

读音(wěi,yǐ), 尸部,共7画

㈠ 尾 [ wěi ]

①.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 如: 尾巴。尾鳍。鸟尾。

②. 末端。 如: 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③. 在后面跟。 如: 尾随。尾追。

④. 量词,指鱼。 如: 三尾鱼。

⑤.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㈡ 尾 [ yǐ ]

①.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 如: 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②.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如: 三尾儿(雌蟋蟀)。

跋胡疐尾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