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ǐngzhīshì

鼎足之势

拼音 dǐng zú zhī shì 怎么读

注音 ㄉㄧㄥˇ ㄗㄨˊ ㄓ ㄕˋ

繁体 鼎足之勢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鼎足而立

鼎足之势的意思

折叠展开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

例子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故事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最后被吕后诱杀。

鼎足之势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比喻三方面分别对立的局势。《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

鼎足之势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2. 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 трёх сил

鼎足之势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ǐng), 鼎部,共12画

①.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如: 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②. 锅。 如: 鼎罐。鼎锅。

③.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如: 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④.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 如: 鼎峙。鼎足之势。

⑤. 大。 如: 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⑥. 正当,正在。 如: 鼎盛(shèng )。

读音(zú), 足部,共7画

①. 脚。 如: 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②.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 如: 鼎足。碗足。

③. 充分,够量。 如: 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④. 完全。 如: 足以。足色。

⑤. 值得,够得上。 如: 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⑥. 增益。 如: 以昼足夜。

读音(zhī), 丿部,共3画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读音(shì), 力部,共8画

①. 权力,威力。 如: 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

②.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 如: 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鼎足之势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