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756条名句) (57篇诗文)

杨炯介绍

杨炯的诗风影响

  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诗篇不多,所写《从军行》等几首边塞诗,均表现出了雄健风格,很有气魄。

杨炯的生平

  杨炯,初唐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六年(661)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县治在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其地约为今之龙游县、衢江区的一部分),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

  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

  《唐才子传》:杨炯,华阴人。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馆学士。后为婺州盈川令。卒。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初,张说以《箴》赠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称。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尝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有《盈川集》三十卷行于世。

“今日东方至”出自唐代杨炯的《和崔司空伤姬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 rì dōng fāng zhì,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荒凉数百年”出自唐代杨炯的《游废观》,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āng liáng shù bǎi ni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发迹来南海”出自唐代杨炯的《紫骝马》,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ā jī lái nán hǎ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影浓山树密”出自唐代杨炯的《和石侍御山庄》,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ǐng nóng shān shù mì,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桑海年应积”出自唐代杨炯的《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g hǎi nián yīng j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关山犹自赊”出自唐代杨炯的《早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ān shān yóu zì shē,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唯馀三五夕”出自唐代杨炯的《送郑州周司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éi yú sān wǔ x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曹溪便寄家”出自唐代杨炯的《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áo xī biàn jì jiā,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流痕曲岸侵”出自唐代杨炯的《和骞右丞省中暮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iú hén qū àn qī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垂老脱袈裟”出自唐代杨炯的《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uí lǎo tuō jiā shā,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