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白

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68篇诗文) (588条名句)

王贞白介绍

王贞白的轶事趣闻

  帝泽岂如和尚泽——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

  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因被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纠缠着,竟使之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就很让人感叹了。

  江西上饶人王贞白,①字有道,他生性机敏,对生活的要求颇为恬淡,只是他在科场上却显得甚为坎坷。尽管他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便考取了进士,但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昭宗就命令有关官员对那些业已考取的新科进士进行复试。如此一折腾,王贞白虽然没被误予删除掉进士名额,但等到他被授予官职时,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

  事实上,王贞白本人也是挺喜欢写诗作文的。他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便把他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和尚贯休便读到了该诗里的句子——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贯休虽然觉得这句子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予推敲的必要。但他们两人由于不认识,和尚觉得一时间也不便多说什么话;心说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而这王贞白一听,也像贯休当年不愿修改“十四”为“四十”一样,②随即“呼”的一声便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看着王气咻咻地离去,这和尚却微笑着说道:“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并掉转头来跟我谈诗的。”说罢,和尚遂取笔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并痴痴地坐等着他了。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又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所写的字正是一个“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由此看来,原本热望“帝泽”能给自己更多滋润的王贞白,想不到眼前这和尚给自己所受启发的恩泽,也是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的啊!

  后来由于适值世乱,对《易经》深有研究的诗人王贞白便不再去做官了,而是回到了老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按:①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他书有沿袭《唐才子传》卷十作“永丰人”者,似皆误。② 具见本书《棱棱傲骨识诗僧》一文。

王贞白的生平

  王贞白字有道,信州永丰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
  尝寄御沟诗与诗僧贯休,有“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句。
  他日面晤,语及此。贯休道:“当改一字”。
  贞白拂袂而去。
  贯休乃书一字于掌心以待,贞白果还,曰:“此中涵帝泽,如何”?
  贯休出掌示之,不异所改。
  二人遂订深契。乾宁二年,(公元八九五年)登进士第。
  榜下,物议纷纷。诏翰林学士陆扆于内殿覆试,仍中选。
  七年后,授校书郎。
  后迟隐以终。
  贞白常手编所作诗三百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七卷,(新唐书志只录诗集一卷。此从唐才子传)传于世。
  后以世乱而不仕,归隐后,曾在西山(今广丰中学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号称“四大诗人”,手编所作诗三百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共七卷。
  唐·乾宁二年张贻宪榜(895)登进士,是广丰县第一个进士。
  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授职校书郎。
  昭宗奔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后,为避世乱而退居家山,以著书自娱,勤奋不辍,不复仕进。王贞白“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清秀典雅,辞意工丽”,对江西文坛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诗,深受四方学者所推崇,尊以为师。
  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丰县众多的文人当中,只有其占有一席之地。所作诗300首及赋文合为《灵溪集》7卷,《全唐诗》共录其诗78首,其中卷24有1首,卷701有65首,卷885有12首。但不知什么原因,最为著名传唱千古的名篇《白鹿洞》“读书不觉春己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却没有收进《全唐诗》中。
  五代十国·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南唐中兴元年)病卒于故里,葬于广丰县县城西门外城壕畔,并建有王有道公祠(今已废)。遗著自编有《灵溪集》7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补编》存诗12首。

古今利名路,只在侬门前。至老不离家,一生常晏眠。牛羊晚自归,儿童戏野田。岂思封侯贵,唯只待丰年。征赋岂辞苦,但愿时官贤。时官苟贪浊,田舍生忧煎。

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石城几换主,天堑谩连空。御路叠民冢,台基聚牧童。折碑犹有字,多记晋英雄。

卜世何久远,由来仰圣明。山河徒自壮,周召不长生。几主任奸谄,诸侯各战争。但馀崩垒在,今古共伤情。

从军朔方久,未省用干戈。只以恩信及,自然戎虏和。边声动白草,烧色入枯河。每度因看猎,令人勇气多。

我家三岛上,洞户眺波涛。醉背云屏卧,谁知海日高。露香红玉树,风绽碧蟠桃。悔与仙子别,思归梦钓鳌。

靓妆才罢粉痕新,迨晓风回散玉尘。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白烟昼起丹灶,红叶秋书篆文。二十四岩天上,一鸡啼破晴云。风呼山鬼服役,月照衡薇结花。江暖客寻瑶草,洞深人咽丹霞。

谁唱关西曲,寂寞夜景深。一声长在耳,万恨重经心。调古清风起,曲终凉月沉。却应筵上客,未必是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