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江上平堤堤上路,只轮来往舟沿泝。林疏风叶坠轻黄,征雁声中秋暗度。来踏东风归岁暮,佳山好水无重数。揩摩老眠待冬深,更看霜林排雪树。岸木稠屋作小邻,港鱼多处鸥成聚。竿蓑拟欲个中留,却恨冬风催我去。
丙申蚩尤临蜀口,三十年余遭践蹂。当时五十郡全军,兵与民财堪著手。锋旗戊午肆长驱,江北江南分战守。彫瘵仅存六州,鸿雁飞鸣孤夜吼。先生受任势凌兢,仓扁视证亦惊走。无麪餺飥难支撑,将勇兵强民力阜。前贤用蜀当优游,先生端力排纷纠。农炊岂暇劝加餐,春风未始一杯酒。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