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ㄌㄨˋ

鹿部 共19画 上下结构 U+9E93
汉语字典

鹿部

19画

8画

上下结构

lu

形声字

SSYX 86 、 SSOX 98

DDIXP

FFTX

44212

7785

3420

9E93

[1234123441352211535] 横、竖、撇、点、横、竖、撇、捺、点、横、撇、横折、竖、竖、横、横、竖提、撇、竖弯钩

麓字概述

折叠展开

〔麓〕字拼音是lù 部首是鹿, 总笔画是19画。

〔麓〕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木。

〔麓〕字仓颉码是DDIXP 五笔是SSYX 86 、 SSOX 98 四角号码是44212 郑码是FFTX 中文电码是7785 区位码是3420

〔麓〕字的UNICODE是9E93。 十进制为40595,UTF-32:00009e93,UTF-8:E9 BA 93。

〔麓〕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麓〕字的异体字是

麓的笔顺

折叠展开

麓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ㄌㄨˋ

基本解释

山脚下。山~。华山北~。

古代掌管苑囿的官吏。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林,鹿声。本义:生长在山脚的林木。

2.同本义trees in the foot of a hill

麓,林属于山为麓。 —— 《说文》。 按,山足大林也。麓者,林之大者也。 —— 《水经注·漳水》注林麓川泽。 —— 《礼记·王制》掌攻草木及林麓。 —— 《周礼·柞民》林衡每大林麓。 —— 《周礼》。郑玄注:“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

3.古代主管山林苑囿的官吏forestry official

麓,守山林吏也。 —— 《说文》主将适蝼而麓不闻。 —— 《国语·晋语》

4.山脚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 《诗·大雅·旱麓》

山麓。

ㄌㄨˋ

详细解释

山脚。

元•虞集〈寄幻庵主者〉诗:“朝游武夷麓,莫入匡庐岑。”

山麓、南麓。

ㄌㄨˋ

详细解释

山脚。

山麓。

麓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鹿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18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510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1510頁,第28

古文: 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盧谷切,音祿。
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
周禮・地官・林衡》:掌巡麓之禁令而平其守。〔註〕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
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麓,山足也。

又,《說文》:麓,守山林吏也。

又,錄也。
書・舜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傳〕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註〕亦曰山足。

又,與鹿通。
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
榖梁傳》:林屬於山爲鹿。

又,叶錄直切,音力。
易林》: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

注解

〔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鹿部

〔麓〕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林、鹿,五行属

〔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林,鹿声。本义是生长在山脚的林木。

〔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ù] ⑴ 山脚下⑵ 古代掌管苑囿的官吏。

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麓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盧谷切頁碼195頁,第9

麓守山林吏也。从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

㯟古文从录。

附注沈濤古本考:「《御覽》五十七《地部》引作『林屬於山曰麓,一曰麓者守山林吏也。』是古本以林屬於山為正解,守山林吏為一解。蓋麓本林屬於山之名,因而守山林之吏即名為麓,義有後先,足徵今本之倒置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盧木反頁碼501頁,第2行,第1

㯟守山林吏也。從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左傳》曰:「沙麓崩。」

鍇注臣鍇按:《周禮》:「虞衡掌山澤林麓,士若干人。」《春秋左傳》曰「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是也。

反切………頁碼501頁,第3行,第1

古文。

鍇注臣鍇曰:「彔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盧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084頁,第4許惟賢477頁,第5

㯟守山林吏也。

段注《左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曰:衡鹿,官名也。按鹿者,麓之假借字。天子曰林衡。諸侯曰衡鹿。皆守山林吏也。《晉語》。史黯曰:主將適螻而麓不聞。韋曰:麓,主君苑囿者。

從林。鹿聲。

段注盧谷切。三部。按此亦形聲包會意。守山林之吏,如鹿之在山也。

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

段注《春秋》僖公十四年文。三傳同。《穀梁傳》曰:林屬於山爲麓。《周禮》、《王制》皆云林麓。鄭云:山木生平地曰林。生山足曰麓。《詩・大雅・旱麓》毛曰:麓,山足也。葢凡山足皆得偁麓也。亦假借作鹿。易。卽鹿無虞。虞翻曰:山足稱鹿。鹿,林也。

古文從彔。

段注彔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本只作鹿,猶守山林吏稱騶虞同,後加林字以尊官吏耳。「大錄」(錄=麓)為宰相亦通,因當時皇帝在山(禁字从林),宰相不過管其林木耳。古人以神道設教,居山顛以近神耳,摩西[一]陳「十戒」亦在山,可證。

守山林吏也,本只作鹿。猶「騶虞」獸名,守山林吏名「衡虞」之類。後加林字者,以尊官吏耳(段云:「鹿者,麓之假借字」,未確)。《尚書》「納于大麓」,漢亦作「大錄」,或說為宰相,亦通。蓋因當時皇帝在山(禁字从林),宰相不過管其林木耳。古人以神道設教,故君居山巔以近神耳,猶摩西陳「十戒」亦在山,可證。[一]摩西,基督放《聖經》中人物。基督教教義中的「十戒」由他頒頌,婿「摩西十戒」。

白话解释

麓,守山林的官吏。字形采用“林”作边旁,“鹿”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树林连着山脚为“麓”。《春秋传》上说:“沙山的山脚崩塌了。”

字形解说

甲骨文像鹿在樹林中間。金文上「林」下「彔」。戰國文字「鹿」在「林」下。篆文從林、鹿聲。從「林」,表示與山林有關;「鹿」表示音讀,也兼表鹿喜歡生活在林中。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說文》另收有古文作上「林」下「彔」,與金文相同。楷書從篆文來。

麓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86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501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386頁
4說文校箋第251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241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862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50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26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7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53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248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199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6295頁【補遺】第16922頁【後編】第18195頁
14通訓定聲第1478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522頁【崇文】第2085頁
16說文句讀第788頁
17章授筆記第258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26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01頁,第5字

麓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foot of hill; foothill
  2. geh. am Fuße eines Berges
  3. pied d'une montagne

麓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麓(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麓(金文·西周·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

麓(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麓(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麓(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麓(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麓(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