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的笔顺
與的意思
與与
1yǔㄩˇ基本解释
①給。贈~。~人方便。
②交往,友好。相~。~國(相互交好的國家)。
③贊助,讚許。~人爲善。
④〈書〉等待。時不我~。
⑤〈連〉和。我~你。山~水。
⑥〈介〉跟;向。~虎謀皮。生死~共。
详细解释
動
1.“與”,從與,從舁( yú ),共同擡起,與,給予。合起來表偕同、朋友。本義:賜予,施予,給予。
2.同本義give grant; offer。
與,賜也,通作“與”。 —— 《正字通》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 亞父。 —— 《史記·項羽本紀》則與鬥卮酒。取與者,義之表也。 —— 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與衣裳,吏護還之鄉。 —— 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 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贈與(贈給);交與(交給);與人方便;與受同科(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與虎添翼(給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給力量或才能很強的以助力,使其更強)
3.交往;交好get along with; 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與無相與。 —— 《莊子·大宗師》。釋文:“猶親也。”生與來日。 —— 《禮記·曲禮》。按,猶交也。
相與(彼此往來;相互)
4.獎賞reward。
上以功勞與,則民戰;上以《詩》《書》與,則民學問。 —— 《商君書》
與獎;與津貼
5.幫助;援助help。
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 —— 《戰國策·齊策》。注:“猶助也。”匈奴壤界獸圈,孤弱無與,此困亡之時也。 —— 漢· 桓寬《鹽鐵論》
與助(贊助);與點(謂孔子讚賞曾點的想法。後用以指長者的贊助)
6.隨從;隨着follow。
桓公知天下諸侯多與己也。 —— 《國語》
與世推移(隨着世道的變化而變化以合時宜);與世沉浮(隨波逐流);與時偕行(變通逐時)
7.合乎 conform with。
與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與地(凡合乎地道者,則得地利);與天(凡合乎天道者,則得天助)
8.等候,等待wait。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 《論語·陽貨》
歲不我與
9.允許permit。
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 《論語》
與告(准假)
10.交付,償還pay。
歲餘不入,貸錢者多不能與其息,客奉將不給。 —— 《史記》
與利息
11.親近be friend with。
公先與百姓而藏其兵。 —— 《管子》
名词
1.黨與;朋黨clique。
與,黨與也。從舁從與。與聲。 —— 《說文》敵多則力分,與衆則兵彊。 —— 《史記》羣臣連與成朋。 —— 《漢書》
2.盟國,友邦allied country。
王奪之人,霸奪之與,疆奪之地。 —— 《荀子》
與國(盟國;友邦)
3.類;同類kind。
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光節而已,少曲與焉。 —— 《國語》
介词
1.跟;和;及with; to。
與臣而將四矣。 —— 《戰國策·魏策》孰與君少長。 —— 《史記·項羽本紀》與城爲殉。 —— 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 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所房子與你剛纔看過的那一所完全一樣
2.爲,替 for。
與我想想
3.離開 from。
與世隔絕;與衆不同
4.對於;於to。
君之始入京也,與言皇上無權…君不之信。 ——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連
◎和;同 and。 如:父親與母親;人羣是何等興奮與激動;成與不成,在此一舉。
助词
1.與多用於輕微的疑問。嗎。
求之與?抑與之與? —— 《論語·學而》然則師愈與? —— 《論語·先進》豈非士之願與? —— 《史記·蔡澤傳》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 《戰國策·魏策》
2.另見 yú;yù。
與与
2yùㄩˋ基本解释
◎參加。參~。~會。
详细解释
動
1.參與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 —— 《禮運·大同》懷嬴與焉。 ——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蹇叔之子與師。(與師,參軍作戰。)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2.另見 yú;yǔ。
與与
1yǔㄩˇ详细解释
名
◎同类、朋党。
《说文解字•舁部》:“与,党与也。”《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燕刺王刘旦传》:“群臣连与成朋,非毁宗室。”
动
1.赞成、允许。
《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资治通鉴•卷三二•汉纪二十四•成帝绥和元年》:“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2.支助、赞助。
《老子•第七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八首之一七:“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
3.给予。
《孟子•离娄下》:“可以与,可以无与。”《韩非子•忠孝》:“此明君且常与,而贤臣且常取也。”
赠与、授与。
4.接近、亲近。
《礼记•礼运》:“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宋史•卷三三六•司马光传》:“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
5.跟从、跟随。
《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淮南子•墬形》:“蛤蟹珠龟,与月盛衰。”
6.结交、交往。
《韩非子•奸劫弑臣》:“君臣之相与也,非有父子之亲也。”
7.争战。
《左传•哀公九年》:“宋方吉,不可与也。”《国语•越语下》:“彼来从我,固守勿与。”
8.应付、对付。
《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庞暖易与耳。”《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以为诸帅易与,独飞不可当。”
9.如、相比。
《汉书•卷三四•韩信传》:“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唐•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
10.等待。
《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楚辞•屈原•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11.推举、选拔。
选贤与能。
副
◎皆、全。
《易经•无妄卦•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墨子•天志中》:“天下之君子,与谓之不详者。”
介
1.向、对。
《孟子•公孙丑下》:“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与虎谋皮。
2.被。
《战国策•秦策五》:“(夫差)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
3.为、替。
《孟子•离娄上》:“所欲,与之聚之。”
连
1.和、同、跟。
《论语•公冶长》:“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我与你、山与水。
2.与其,表示比较。
《韩非子•难二》:“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与人刃我,宁自刃。”
與与
2yúㄩˊ详细解释
助
1.置于句末,表示感叹的语气。
《论语•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置于句末,表示疑问、反诘的语气。
《楚辞•屈原•渔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汉•王充《论衡•刺孟》:“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與与
3yùㄩˋ详细解释
动
1.参加。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以光为太师,与四辅之政。”
参与、与会。
2.干涉、干预。
《国语•鲁语下》:“是故天子……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宋•范成大〈次韵时叙〉诗:“作诗惜春聊复尔,春亦何能与人事?”
與与
1yǔㄩˇ详细解释
與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臼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03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04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973頁,第7字
古文: 𢌱 、 𦦲 、 𠔔
音《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𡘋音予。
《說文》:黨與也。
《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
《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例又,《廣韻》:善也。
《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例又,《增韻》:及也。
《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例又,許也、從也。
《論語》:吾與點也。
《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例又,待也。
《論語》:歲不我與。
例又,《博雅》:如也。
《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例又,施予也。
《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
《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例又,助也。
《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例又,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例又,以也。
《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例又,和也。
《戰國策》:內𡨥不與,外敵不可拒。〔註〕𡨥猶亂,與猶和也。
例又,用也。
《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例又,數也。
《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例又,語辭。
《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己怨。
例又,容與,閑適貌。
《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翺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例又,《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例又,不與,國名。
《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音又,姓。又,《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𡘋音豫──參與也。
《正韻》:干也。
《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
《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音又,縣名。
《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
《正義》曰:與,音預。
例又,《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
《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又,〈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音又,《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𡘋音余──語辭。
《論語》:其爲仁之本與。
《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例又,《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例又,《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音又,舒也。
《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音又,人名。
《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例又,山名。同「輿」。
《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音又,《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
〇〔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注解
〔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臼部。
〔與〕字拼音是yǔ,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与。
〔與〕字造字法是“與”,從與,從舁( yú ),共同擡起,與,給予。合起來表偕同、朋友。本义是賜予,施予,給予。
〔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ǔ] ⑴ 給⑵ 交往,友好⑶ 贊助,讚許⑷ 〈書〉等待⑸ 〈連〉和⑹ 〈介〉跟;向㈡ [yù] ⑴ 參加㈢ [yú] ⑴ 同“歟”。
與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余呂切頁碼第81頁,第8字續丁孫
𦥸
異體與、𦦲
黨與也。从舁从与。
𢌱
異體𢌱、𢌱
古文與。
附注段玉裁注:「黨當作攩。攩,朋羣也。」王筠句讀:「借黨為攩者,依經典通用也。」
附注《說文新證》:「从舁,牙聲。或省𦥑、或加口、或加𠄞。『牙』形或加繁飾『一』,後世訛變為『与』。」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尹汝反頁碼第225頁,第4行,第1字述
黨與也。從舁、与。
鍇注臣鍇曰:「《春秋左傳》曰:伯有聞子皮之甲不豫攻己也,喜曰:『子皮與我矣。』會意。」
反切………頁碼第225頁,第5行,第1字述
古文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余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419頁,第5字許惟賢第188頁,第11字
黨與也。
段注黨當作攩。攩,朋群也。與當作与。与,賜予也。
从舁与。
段注會意。共舉而与之也。舁与皆亦聲。余呂切。五部。
古文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黨與也。施與當作与。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舁、牙聲。從舁,舁字「從?廾」,像四手共舉;牙聲,聲兼義,像兩人用手鉤牙之形,表示給予。戰國文字「從舁、牙聲」,承金文字形而來。篆文形變為從舁、与聲。与聲,聲兼義,与為與字省舁,字形由牙字變體而來。《說文》古文從廾、与聲。隸書、楷書承篆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與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62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28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8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11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05頁,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73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643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495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550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66頁,第1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11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82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263頁【補遺】第1648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692頁,第5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30頁【崇文】第9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18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180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122頁,第2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230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288頁,第1字 |
與字的翻译
- and; with; to; for; give, grant
- mit, und
- (particule exprimant le doute), et, avec, de, depuis, s'allier, aider, assister, offrir, donner, fréquenter, prendre part à, participer
與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望山
楚〔战国〕 简 信阳
楚〔战国〕 简 砖瓦厂
楚〔战国〕 简 曾侯乙墓
楚〔战国〕 简 上博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天星观
楚〔战国〕 简 九店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夕阳坡
秦 简 放马滩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龙岗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