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zhī zhì ㄓˋ

矢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77E5
汉语字典

矢部

8画

3画

左右结构

zhi

zhī zhì

会意字

TDKG

OKR

MAJ

86800

4249

5410

77E5

[31134251] 撇、横、横、撇、点、竖、横折、横

知字概述

折叠展开

〔知〕字拼音是zhī,zhì 部首是矢, 总笔画是8画。

〔知〕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火。

〔知〕字仓颉码是OKR 五笔是TDKG 四角号码是86800 郑码是MAJ 中文电码是4249 区位码是5410

〔知〕字的UNICODE是77E5。 十进制为30693,UTF-32:000077e5,UTF-8:E7 9F A5。

〔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知〕字属最常用字

〔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知〕字的异体字是

知的笔顺

折叠展开

知的意思

折叠展开

1zhī

基本解释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使知道。通~。~照。

学识,学问。~识,求~。无~。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彼此了解。相~。~音。~近。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know

知,识也。 —— 《玉篇》知汝远来应有意。 —— 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心徹为知。 —— 《庄子·外物》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史记·留侯世家》不知何氏女。 —— 《后汉书·列女传》汝亦知射。 —— 宋· 欧阳修《归田录》不知几千里。 ——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知其不可而为之。 ——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3.懂得,了解,理会understand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 《史记·李将军列传》食马者不知。 —— 唐· 韩愈《杂说》人非生而知之者。 —— 唐· 韩愈《师说》不知御。 —— 明· 刘基《卖柑者言》知幸与不幸。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知道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知我(深切了解我);知好歹(明白道理,懂事);知情识趣(懂情意,善体贴);知高识底(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4.主持;管理administer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 —— 《国语·越语上》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 —— 王建《温泉宫行》

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5.识别;区别distinguish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淮南子》

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6.赏识appreciate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 卢仝《有所思》

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遇(赏识;优待);知怜(赏识爱护);知重(赏识;看重)

7.要好be close friends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 《楚辞·九歌》张胜相知。 —— 《汉书·李广苏建传》

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8.感到,感觉,察觉perceive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 —— 《吕氏春秋·情欲》识者固知。 ——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9.参与participate in; have a hand in

高、 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 —— 《左传·成公十七年》

名词

1.知识knowledge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论语·子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庄子·养生主》

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2.知觉consciousness

草木有生而无知。 —— 《荀子·王制》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3.知己bosom friend

绝宾客之知。 ——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 李商隐《凉思》

知心腹(亲信)

4.”的古字。智慧;才智wisdom; ability

故夫知效一官。 —— 《庄子·逍遥游》择不处仁,焉得知? —— 《论语·里仁》汝多知乎? —— 《列子·汤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 —— 《荀子·劝学》大知而察。 —— 清· 刘开《问说》

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2zhìㄓˋ

基本解释

同“”,智慧。

详细解释

1.明白、了解、察觉。

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相知相许。

2.识别、区别。

《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相交、交往。

《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招待、礼遇、赏识。

《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掌管、主持。

《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识见、学问。

《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求知、真知灼见。

2.意识、感觉。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知己、朋友。

故知、旧雨新知。

1zhī

详细解释

1.智慧。

《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2.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2zhìㄓˋ

详细解释

1.知道;懂得。

知悉、熟知、知己知彼、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知识;见解。

求知、真知灼见。

3.使知道;告知。

知会、知照、通知。

4.指知己;朋友。

新知旧友、他乡逢故知。

5.〈书〉主管;主持。

知府、知县、共知越国之政。

6.认识;识别。

知人善任、知人之明。

1zhī

详细解释

1.〈书〉聪明;智慧。

惟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2.姓。

2zhìㄓˋ

知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矢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68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824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783頁,第4

古文: 𢇻𥎿

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𡘋智平聲。
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又,《玉篇》:識也、覺也。
增韻》:喩也。
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
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又,漢有見知法。
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又,相交曰知。
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
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又,《爾雅・釋詁》:匹也。
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又,《廣韻》:欲也。
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又,猶記憶也。
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又,猶主也。
易・繫辭》:乾知大始。
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又,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
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又,藥名。
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又,《集韻》、《韻會》:知義切。
正韻》:知意切──𡘋與智同。
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
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又,姓。
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又,《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注解

〔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矢部

〔知〕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ī、z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矢、口,五行属

〔知〕字造字法是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是知道。

〔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ī] ⑴ 晓得,明了⑵ 使知道⑶ 学识,学问⑷ 主管⑸ 彼此了解⑹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 [zhì] ⑴ 同“智”,智慧。

知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知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知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陟離切頁碼168頁,第12

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注徐鍇繫傳:「凡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會意。」苗夔聲訂:「當從建首字(矢)聲例補『矢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珍移反頁碼420頁,第6行,第1

知詞也。從口、矢。

鍇注臣鍇曰:「凡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陟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907頁,第1許惟賢401頁,第5

知䛐也。

段注《白部》曰:𥏼,識䛐也。从白,从亏,从知。按此䛐也之上亦當有識字。知𥏼義同。故𥏼作知。

从口矢。

段注識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陟离切。十六部。

白话解释

知,表达意思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字形解说

字始見於金文。有用為動詞,作知道義;有從矢、從口,作上下式的結構,見〈徐尹鼎〉的「以知恤」一句;有增作智,如〈中山王壺〉的「余智其忠信也」一句。戰國竹簡一般現用以智為知。明確知、智字形區隔的,要到篆文以後。《說文》:「知,詞也。从口、从始。」段注:「按此『詞也』之上,當有『識』字。識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字從口、從矢。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隸楷以後字形均承篆文而來。

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34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434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339頁
4說文校箋第215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208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73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29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88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8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32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213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170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498頁【補遺】第16808頁
14通訓定聲第2041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443頁【崇文】第1769頁
16說文句讀第663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48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533頁,第3字

知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know, perceive, comprehend
  2. wissen (V)
  3. savoir, connaître, connaissances

知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知(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知(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知(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知(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知(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知(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知(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知(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知(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