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pàn ㄆㄢˋ

田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7554
汉语字典

田部

10画

5画

左右结构

pan

pàn

形声字

LUFH 86 、 LUGH 98

WFQ

KIUB

69050

3961

3747

7554

[2512143112] 竖、横折、横、竖、横、点、撇、横、横、竖

畔字概述

折叠展开

〔畔〕字拼音是pàn 部首是田, 总笔画是10画。

〔畔〕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畔〕字仓颉码是WFQ 五笔是LUFH 86 、 LUGH 98 四角号码是69050 郑码是KIUB 中文电码是3961 区位码是3747

〔畔〕字的UNICODE是7554。 十进制为30036,UTF-32:00007554,UTF-8:E7 95 94。

〔畔〕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畔〕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次常用字

〔畔〕字的异体字是

畔的笔顺

折叠展开

畔的意思

折叠展开

pànㄆㄢˋ

基本解释

田地的界限。

边。河~。湖~。桥~。耳~。枕~。

〔~援〕横暴,跋扈,如“帝谓文王,无然~~。”亦称“畔换”、“叛换”。

古同“”。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田,半声。本义:田界。

2.同本义the border of field

畔,田界也。 —— 《说文》。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处也。”按,一户百亩,百亩有界。如农之有畔。 —— 《左传》修其疆畔。 —— 《国语·周语》

3.界限;疆界limits

吟泽畔之江滨。 —— 《楚辞·逢纷》江河之畔无隐夫。 —— 《楚辞·愍命》

畔岸(边际;范围限制);畔涯(边际);畔衅(边界争端);畔际(界限;边际);畔界(疆界)

4.[江、河、湖、渠、道等的] 旁边;附近bank

被发行吟泽畔。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湖畔;河畔;路畔。

5.边,旁边side

牧羊于道畔。 —— 唐· 李朝威《柳毅传》

枕畔;桥畔。

6.通“”。泮宫,古代学校school in ancient times

饮酒畔宫。 —— 汉《史晨词孔庙奏铭》兴文偃武,脩序畔校。 —— 汉《成皋令任伯嗣碑》

动词

1.通“”。背叛;叛变betray

畔主背亲。 —— 《汉书·李广苏建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孟子·公孙丑下》

畔亡(叛亡);畔心(谋叛的念头);畔臣(背叛君国的臣子);畔弑(叛国弑君);畔乱(武装叛变);畔虑(背叛的谋划);畔离(背叛)

2.通“”。违背;背离deviate from

沈乱于酒,畔官离次。 —— 《书·胤征》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孟子·公孙丑下》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 —— 《庄子·徐无鬼》

畔约(背约);畔道(背离原则,正道);畔废(不遵守贡物之制);畔援(违离,改易)

3.离,离开leave

拘于习俗,而无敢畔其范围而已。 —— 严复《原强》

4.躲避hide

连忙溜开畔入芦课荡里数只数。 —— 《中国歌谣资料》

pànㄆㄢˋ

详细解释

1.田界。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

2.边侧、旁侧。

《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湖畔、枕畔、桥畔。

违背、背叛。

《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及闻汉王并关中,而齐、梁畔之,羽大怒。”

pànㄆㄢˋ

详细解释

1.旁边;附近。

河畔、桥畔、枕畔、耳畔。

2.田地的边界。

田畔。

畔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15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760頁,第37

標點整理本: 第713頁,第18

廣韻》、《集韻》、《正韻𡘋薄半切,音叛。
說文》:田界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
史記・周本紀》:耕者皆讓畔。

又,《博雅》:畔,離也。
書・胤征》:畔官離次。

又,倍也。
禮・王制》:革制度衣服者爲畔,畔者君討。
前漢・高帝紀》:漢王幷關中而齊梁畔之。

又,《詩・大雅》:無然畔援。〔箋〕畔援,猶跋扈也。〔釋文〕《韓詩》云:畔援,武强也。

又,《韻補》叶皮變切,音卞。杜篤〈論都賦〉:昔在彊秦,爰初開畔;霸自岐雍,國富人衍。衍,音宴。

又,《轉注古音》:畔,讀作盤。漢𥓓引《易・屯卦》畔桓居貞。

注解

〔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畔〕字拼音是p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田、半,五行属

〔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田,半声。本义是田界。

〔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àn] ⑴ 田地的界限。⑵ 边⑶ 〔~援〕横暴,跋扈,如“帝谓文王,无然~~。”亦称“畔换”、“叛换”。⑷ 古同“叛”。

畔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畔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畔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薄半切頁碼458頁,第16

畔田界也。从田半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蒲腕反頁碼1077頁,第2行,第1

畔田界也。從田半聲。

鍇注臣鍇按:《列子》曰:「聽逰於疆畔者。」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薄半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783頁,第2許惟賢1209頁,第4

畔田界也。

段注田界者,田之竟處也。《左傳》。子產曰: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一夫百畞,則畔爲百畞之界也。引申爲凡界之偁。或叚泮爲之。《氓詩》曰:隰則有泮。傳曰:泮,坡也。坡卽陂。箋云:泮讀爲畔。畔,涯也。《經典》多借爲叛字。《論語》。佛肸以中牟畔。《大雅》。無然畔援。傳曰:無是畔道。無是援取。

从田。半聲。

段注薄半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同伴,古亦借畔為之,正字當作㚘。

白话解释

畔,田界。字形采用“田”作边旁,“半”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畔字構形有二:秦系文字從田、半聲。從田,指劃分的對象與田地相關;半聲,聲兼義,指由完整而分離。從田、半聲,表示劃分田界之意。楚系文字從田、從斗。從田,指劃分的對象與田地相關;從斗,古人曾以半斗衡量交易物品的價值,所以布幣文字以「㪵」為半字,而保留半斗為量物標準的依據(參考張光裕《先秦泉幣文字辨疑》說法)。楚系文字從斗,也是取用半斗量物之意。篆文、隸書、楷書皆承戰國秦系文字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畔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09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171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71頁
4說文校箋第610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545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2025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382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78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89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63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586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483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366頁【補遺】第18013頁
14通訓定聲第297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10頁【崇文】第4837頁
16說文句讀第2001頁
17章授筆記第573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372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1262頁,第5字

畔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oundary path dividing fields
  2. Feldrain, Feldrand, an, am
  3. berge, rive, accotement

畔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畔(简·秦·青川木牍) 青川木牍

畔(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畔(简·秦·龙岗) 龙岗

畔(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畔(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畔(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畔(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畔(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畔(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