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的笔顺
桓的意思
桓
huánㄏㄨㄢˊ基本解释
①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表。
②大。~治(大治)。
③〔~~〕威武的样子,如“~~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④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木,亘( xuān )声。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2.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pillar。
桓,亭邮表也。 —— 《说文》三家视桓楹。 —— 《礼记·檀弓》。注:“四植谓之桓。”公执桓圭。 —— 《周礼·大宗伯》。注:“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
桓楹(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华表)
3.木名。即无患木 Chinese soapberry。叶似柳,皮黄白色。
4.水名。即今白龙江 Huanshui River。发源于甘肃省西倾山。
5.山名 Huanshan Mountain。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如:桓山之泣(谓家人离散的悲痛);桓山鸟(喻离别的痛苦)
形容词
◎大big。
玄王桓拨。 —— 《诗·商颂·长发》。传:“大也。”
桓蒲(祭祀用的大蒲席);桓拨(谓大治)
桓
huánㄏㄨㄢˊ详细解释
名
1.一种植物。
《玉篇•木部》:“桓,桓木,叶似柳,皮黄白色。”
2.《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类、祃,皆师祭也。指武王将欲伐殷,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太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以颂武王之功。桓者,威武之志。言讲武之时,军师皆武,故取桓字名篇。本章三句为“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绥,平定。娄,即屡,屡次。解,同“懈”。匪解,不懈怠。
3.姓。如汉代有桓宽、桓谭。
动
◎参见“盘桓”条。
桓
huánㄏㄨㄢˊ详细解释
1.〈书〉古代邮亭旁边用为表识(ㄓˋ zhì)的柱子。后泛指寺庙、墓冢、桥梁等作为表识等用途的柱子,类似现代的华表。
2.植物名。落叶乔木。叶似柳,皮呈黄白色。
3.姓。
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57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526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472頁,第2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胡官切,音丸。
《說文》:郵亭表也。〔徐曰〕表雙立爲桓。漢法,亭表四角建大木,貫以方板,名曰桓表。縣所治,兩邊各一。
《前漢・尹賞傳》:葬寺門桓東。
例又,斲木如石𥓓四植,謂之桓,以下棺也。
《禮・王制》:三家視桓楹。
例又,《周禮・春官》:公執桓圭。
例又,桓桓,武貌。
《書・武成》:尚桓桓。
《詩・魯頌》:桓桓于征。
例又,盤桓,難進貌。
《易・屯卦》:盤桓利居,貞。
例又,水名。
《書・禹貢》:西傾因桓是來。
例又,《諡法》:辟土服遠,克敬勤民,皆曰桓。
例又,《方言》:桓桓,憂也。
例又,木名。郭璞云:葉似柳,子似楝。
《玉篇》:皮黃白色。
《山海經》:袟周之山,木多桓。
例又,《酉陽雜俎》:無患木,一名桓。
例又,盤桓,髻名。
《古今注》:長安婦人好爲盤桓髻。
例又,姓。
《姓苑》:望出譙郡,漢有桓榮。
音又,叶敕倫切,音櫄。漢高彪詩:古之君子,卽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
音又,叶王權切,音圓。陶濳〈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以盤桓。還音旋。
注解
〔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桓〕字拼音是hu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亘,五行属木。
〔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亘( xuān )声。本义是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án] ⑴ 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⑵ 大⑶ 〔~~〕威武的样子,如“~~陈将军,仗钺奋忠烈”。⑷ 姓。
桓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胡官切頁碼第188頁,第15字續丁孫
𣒯
異體桓
亭郵表也。从木𠄢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戶寒反頁碼第473頁,第6行,第1字述
亭郵表。從木亘聲。
鍇注臣鍇曰:「亭郵立木爲表,交木于其耑,則謂之華表,言若華也。古者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郵過也,所以止過客也。表雙立爲桓,《周禮》云:」執桓圭。「鄭玄以爲若宫室象,則謂若雙立之柱也。桓又作瓛,瓛則馬口吻㫄雙鐵,此珪文亦似雙鐵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胡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027頁,第1字許惟賢第452頁,第6字
亭郵表也。
段注《檀弓》注曰:四植謂之桓。按二植亦謂之桓。一柱上四出亦謂之桓。《漢書》。瘞寺門桓東。如淳曰:舊亭傳於四角面百步。築土四方。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餘。有大板貫柱四出。名曰桓表。縣所治夾兩邊各一桓。陳宋之俗言桓聲如和。今猶謂之和表。師古曰:卽華表也。《孝文紀》。誹謗之木。服䖍曰:堯作之。橋梁交午柱。崔浩以爲木貫柱四出名桓。
從木。𠄢聲。
段注故官切。十四部。《釋訓》曰:桓桓,威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亭郵表也。今之旗(干)[杆](一柱,上四出)即桓之遺意,並非旗[杆]也,鐘鼎桓作「‖」,桓表轉作華表。今墳上之華表已非古制。
訓威者當作狟,《書》有「狟狟」。盤桓當作亘,盤旋也。
亭郵表也。今之[旗]杆即桓之遺意,鐘鼎桓作‖,桓表轉為華表(和表)。桓訓威義者,《說文》有狟字,狗很兇也。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木、亘聲,左旁的「」為「亘」的初文。「木」為樹,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樹木有關;「亘」為回旋、盤旋,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篆文將「」改形作「」,隸書定為「亘」,形體又變,為楷書之所本。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桓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71頁,第1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80頁,第10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7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37頁,第1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32頁,第1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821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442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13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206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47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37頁,第6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90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019頁【補遺】第1689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41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95頁【崇文】第197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749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246頁,第5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888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580頁,第4字 |
桓字的翻译
- variety of tree; surname
- Huan (Eig, Fam)
- (nom de famille)
桓的字源字形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