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wǎn ㄨㄢˇ yuān ㄩㄢ

宀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U+5B9B
汉语字典

宀部

8画

5画

上下结构

wan yuan

wǎn yuān

形声字

PQBB

JNIU

WDRY

30212

1354

4580

5B9B

[44535455] 点、点、横撇/横钩、撇、横撇/横钩、点、横折钩、竖弯钩

宛字概述

折叠展开

〔宛〕字拼音是wǎn,yuān 部首是宀, 总笔画是8画。

〔宛〕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土。

〔宛〕字仓颉码是JNIU 五笔是PQBB 四角号码是30212 郑码是WDRY 中文电码是1354 区位码是4580

〔宛〕字的UNICODE是5B9B。 十进制为23451,UTF-32:00005b9b,UTF-8:E5 AE 9B。

〔宛〕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宛〕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次常用字

〔宛〕字的异体字是

宛的笔顺

折叠展开

宛的意思

折叠展开

1wǎnㄨㄢˇ

基本解释

曲折。委~。~妙(声音婉转动听)。~转( zhuǎn )(①辗转;②同“婉转”)。

仿佛。~然。~如。~若(仿佛,好像)。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宀( mián ),夗( yuàn )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2.同本义bend

宛,屈草自覆也。 —— 《说文》宛宛黄龙。 —— 《史记·司马相如传》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 —— 《汉书·扬雄传下》

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3.晃荡;摇动sway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 —— 白居易诗

4.释散dispersing

纷乎宛乎。 —— 《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形容词

1.委婉;婉转mild and roundabout

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 —— 《水浒传》

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2.温柔 gentle and soft

宛约(形容步态柔美);宛顺(和顺;柔顺)

3.凹入;低洼hollow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 《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4.隆起swelling

宛中宛丘。 —— 《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5.顺利;顺遂smoothly

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 —— 《管子》

6.small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 《诗·小雅·小宛》

副词

1.似乎,好像;仿佛as if

宛然可遇。 ——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宛然尚在。 —— 《聊斋志异·促织》

宛肖(逼真;极像);宛类(很像)

2.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 clearly

宛尔(明显的样子;真切的样子)

2yuānㄩㄢ

基本解释

〔大~〕古代西域国名,在中亚西亚。

详细解释

曲折的。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奔星更于闰闼,宛虹拖于楯轩。”唐•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诗:“楚南饶风烟,湘岸苦萦宛。”

弯、折。

《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

仿佛、好像。

《诗经•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宋•陆游〈舟中〉诗:“悠然沧洲趣,宛与尘世隔。”

音容宛在。

姓。如明代有宛嘉祥。

1wǎnㄨㄢˇ

详细解释

参见“大宛”条。

2yuānㄩㄢ

详细解释

1.弯曲;曲折。

委宛、宛转。

2.〈书〉似乎;好像。

宛如、宛若、音容宛在。

3.姓。

1wǎnㄨㄢˇ

详细解释

参见【大宛】。

2yuānㄩㄢ

宛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宀部

武英殿刻本: 第67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284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222頁,第1

古文: 惌

唐韻》、《正韻》:於阮切;《韻會》:委遠切,𡘋音琬。
說文》:屈草自覆也。

又,宛然猶依然。
詩・秦風》:宛在水中央。〔註〕宛然,坐見貌。〈魏風〉:好人提提,宛然左辟。〔註〕宛然,讓之貌。

又,丘名。
爾雅・釋丘》:宛中,宛丘。〔又〕丘上有丘爲宛丘。〔註〕宛謂中央隆高。

又,平聲,《玉篇》、《集韻》、《類篇𡘋於袁切,音鴛──大宛,西域國名,去長安萬二千五百里。

又,縣名。
一統志》:宛,本申伯國,春秋時屬晉,戰國爲韓宛邑,秦爲宛縣,漢因之,明屬南陽府。

又,姓。
左傳》:鄭大夫宛射犬,楚大夫宛春。

又,去聲,於願切,音苑──小也。
詩・小雅》:宛彼鳴鳩。〔註〕宛,小貌。

又,入聲,紆勿切,音鬱。
史記・倉公傳》:寒濕氣宛。與苑鬱通。

又,叶於云切,音熅。
前漢・班固敘傳》:漢武勞神,圖遠甚勤。王師嘽嘽,致誅大宛。

注解

〔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宀部

〔宛〕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ǎn、yu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宀、夗,五行属

〔宛〕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宀( mián ),夗( yuàn )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是弯曲。

〔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ǎn] ⑴ 曲折⑵ 仿佛⑶ 姓。 [yuān] ⑴ 〔大~〕古代西域国名,在中亚西亚。

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宛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宛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於阮切頁碼240頁,第4

宛屈草自覆也。从宀夗聲。

惌宛或从心。

附注徐灝注箋:「夗者,屈曲之義。宛从宀,蓋謂宮室窈然深曲,引申為凡圓曲之偁,又為屈折之偁。屈草自覆未詳其恉。」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蔚遠反頁碼617頁,第2行,第1

惌屈草自覆也。從宀夗聲。

反切………頁碼617頁,第3行,第1

或從怨。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於阮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362頁,第1許惟賢596頁,第9

惌屈艸自覆也。

段注上文曰奥,宛也。宛之引伸義也。此曰屈艸自覆者,宛之本義也。引伸爲宛曲,宛轉。如《爾雅》宛中宛丘,《周禮》琬圭皆宛曲之義也。凡狀皃可見者皆曰宛然。如《魏風》傳曰宛辟皃,《唐風》傳曰宛死皃,《攷工記》注惌小孔皃皆是。宛與薀。薀與𩰪。聲義皆通。故《方言》曰宛蓄也,《禮記》曰兔爲宛脾,《春秋䋣露》曰鶴無宛氣皆是。

从宀。夗聲。

段注夗,轉臥也。亦形聲包會意。於阮切。十四部。

宛或从心。

段注函人爲甲。眡其鑽空。欲其惌也。鄭司農云:惌,小孔皃。惌讀爲宛彼北林之宛。按爲當作如。先鄭不云宛惌同字。許乃一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左傳》:「怨利生孽」,怨、蘊、宛音義同,「內無怨女」,內無蘊積之女也,與「無曠夫」對。宛積後作窩積。宛丘亦圓而可積聚之丘耳。《說文》:「夗,卧不伸也」。

屈艸自覆,今作窩者,歌寒對轉也。《爾雅》「宛中」、「宛丘」,其形作︶,俗音亦作渦。

屈艸自覆也。宛《方言》訓蓄,故怨女=宛女(怨女,積女也,對壙夫),歌寒對轉之故。宛又轉為窩積。窩字《說文》無,被窩者亦=被宛(歌寒對轉),由自覆之義引申也。宛曲=夗曲。《左傳》「蘊利生孽」,蘊利亦作怨利,皆宛之借,宛,積也。宛丘者,乃丘上有丘之丘也。

「怨利生櫱」(《左傳》),怨亦作蘊,實即宛,苑,積也。「內無怨女」即「內無蘊積之女」也。宛積後作窩積,被窩字亦當作宛字。宛丘者,乃丘上有丘之丘也。宛窩為寒歌之對轉。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宀」、「(夗之異體)」二字構成。從宀,示居室之義。從夗,聲符,注明音讀,兼表義。夗,本義為轉身而臥,引申為委宛、宛轉。會二字得秉性宛順之義。金文二例承自甲骨文,上體作,從「处」,下體從囗,乃方國繁文從囗之例。戰國文字承自甲骨文,下體作夗。篆文承自戰國文字;古文下體從心,表示心性宛順。隸書、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宛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69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598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460頁
4說文校箋第299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287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03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77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72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52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84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295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243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7415頁【補遺】第17109頁
14通訓定聲第2836頁,第6字
15說文義證第630頁【崇文】第2517頁
16說文句讀第970頁
17章授筆記第312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77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704頁,第5字

宛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eem, as if, crooked
  2. gleich, ähnlich , Wan (Eig, Fam)
  3. comme si

宛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宛(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宛(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宛(简·秦·关沮) 关沮

宛(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宛(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宛(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宛(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宛(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宛(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宛(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宛(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宛(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宛(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