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zhái ㄓㄞˊ

宀部 共6画 上下结构 U+5B85
汉语字典

宀部

6画

3画

上下结构

zhai

zhái

形声字

PTAB

JHP

WDMH

30714

1341

5312

5B85

[445315] 点、点、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

宅字概述

折叠展开

〔宅〕字拼音是zhái 部首是宀, 总笔画是6画。

〔宅〕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火。

〔宅〕字仓颉码是JHP 五笔是PTAB 四角号码是30714 郑码是WDMH 中文电码是1341 区位码是5312

〔宅〕字的UNICODE是5B85。 十进制为23429,UTF-32:00005b85,UTF-8:E5 AE 85。

〔宅〕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宅〕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宅〕字的异体字是

宅的笔顺

折叠展开

宅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áiㄓㄞˊ

基本解释

住所,房子(多指较大的)住~。内~(指住宅内女眷的住处)。~门。~邸。~第。

葬地,墓穴。~兆(坟墓的四界)。

居住。~心仁厚(居心仁义厚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宀( mián ),乇( zhé )声。本义:住所;住处。

2.同本义residence; house

宅,所托居也。 —— 小徐本《说文》上以厚,下安宅。 —— 《易·象传》五亩之宅。 —— 《孟子·梁惠王上》便利田宅。 —— 汉· 刘向《列女传》方宅十余亩。 —— 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岐王宅里寻常见。 ——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 白居易《琵琶行》

卜宅(卜择住处建都地或葬地);宅司(宅子;宅院);宅券(房契);宅相(住宅风水之相);宅神(住宅里的神鬼);宅屋(住房)

3.家,常指大家族的家family

当日宁荣两宅,人口也极多,如何便萧索了呢? —— 《红楼梦》

宅库(私家财库);宅上(犹府上。敬称对方的家);宅家(唐代对皇帝的一种称呼。也称官家);宅田(古时官员告老还家,公家给以养老的禄田);宅眷(家眷;家属。多指女眷)

4.葬地graveyard

大夫卜宅与葬日。 —— 《礼记·杂记》

宅兆(墓地)

动词

1.居,居住reside

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 《书·盘庚上》

宅居(居住);宅土(居住在平地上;所居住的土地);宅者(古代指退休家居的官员);宅道(所居之界域);宅中图大(居于中心,谋划四方。谓得地势之利)

2.居于;处于某种境地be at

使宅百揆。(使它居统领百官的位置。) —— 《书·舜典》王宅忧,亮阴三祀。 —— 《书·说命上》

宅忧(处于父母丧事期间)

3.place

宅心知训。 —— 《书·康诰》

宅心(用心,放在心上)

4.托;寄托trust

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 —— 《文心雕龙》

宅生(犹言寄托生命)

5.顺应,归顺yield to

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书·康诰》

1zháiㄓㄞˊ

详细解释

1.住所、住处。

《说文解字•宀部》:“宅,人所托居也。”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国民住宅。

2.坟墓。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九下•释邱》:“宅,葬地也。”《仪礼•士丧礼》:“筮宅,冢人营之。”

1.存、居。

《书经•康诰》:“宅心知训。”《文选•张衡•东京赋》:“彼偏据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

宅心仁厚。

2.安住。

《书经•康诰》:“亦惟助王宅天命。”

2zhèㄓㄜˋ

详细解释

(一)之读音。

zháiㄓㄞˊ

详细解释

1.居处;住宅。

住宅、民宅、国宅、宅第。

2.〈书〉居;存。

宅心仁厚。

3.〈口〉起源于日语“御宅族”一词,本是指对动画、漫画、游戏具有超乎一般人的鉴赏能力和知识的群体。非此道中人因“”之字面义而误解、滥用,现指不擅长与人相处,整日待在家中而生活圈极小的人;也泛指对次文化有一定程度了解者。

宅男。

宅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宀部

武英殿刻本: 第66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281頁,第20

標點整理本: 第220頁,第2

古文: 𡧪 、 㡯

唐韻》:場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𡘋音澤。
說文》:宅,所托也。
爾雅・釋言》:居也。〔疏〕謂居處也。
釋名》:宅,擇也,擇吉處而營之也。
書・禹貢》:四隩既宅。〈召誥〉: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宜之法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

又,所居之位亦曰宅。
書・舜典》:使宅百揆。又,〈立政〉:克用三宅三俊。〔註〕宅以位言,俊以德言。三宅,謂居常伯、常任、準人之位者。又,《禮・郊特牲・》:土反其宅。

又,定也。
書・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註〕安定天命也。

又,宅兆亦曰宅。
禮・雜記》:大夫卜宅與葬日。

又,叶徒落切,音鐸。
詩・小雅》:其究安宅。叶上作。
大雅》:乃眷西顧,此維與宅。叶上廓、莫。

集韻》或作度。

注解

〔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宀部

〔宅〕字拼音是zhá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宀、乇,五行属

〔宅〕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宀( mián ),乇( zhé )声。本义是住所;住处。

〔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ái] ⑴ 住所,房子(多指较大的)⑵ 葬地,墓穴⑶ 居住

宅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宅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宅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場伯切頁碼239頁,第16

宅所託也。从宀乇聲。

𡧪

𡧪古文宅。

㡯亦古文宅。

附注段玉裁據《御覽》改作:「人所託凥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直摘反頁碼612頁,第1行,第2

㡯所託居也。從宀乇聲。

反切………頁碼612頁,第1行,第3

古文。

鍇注臣鍇曰:「宅必相其土,故從土。」

反切………頁碼612頁,第2行,第1

亦古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場伯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349頁,第2許惟賢591頁,第1

㡯人所託凥也。

段注依《御覽》補字。託者,寄也。《人部》亦曰:侂,寄也。引伸之凡物所安皆曰宅。宅託曡韵。《釋名》曰:宅,擇也。擇揀吉處而營之。

从宀。乇聲。

段注場伯切。古音在五部。

古文宅。

亦古文宅。

段注侂从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文作度,乇、度音近。

《漢書》宅多作度,因古音宅如託也。「宅南交」等皆作「度南交」。(?)

古音作託。漢人多作度,以音近故。

白话解释

宅,寄托人身的居所。字形用“宀”作边旁,用“乇”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宅”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宅”。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宀」、「乇」二字構成。從宀,示為房屋。從乇,聲符,注明音讀。學者或謂宅,從乇,示寄託之義,會人所托居第住處之義,(《漢字源流字典》,P.225)此謂「宅」字所從乇聲,乃「託」之假借,可備一說。金文二例,承之甲骨文。戰國文字二例,前者從「广」,亦示居屋之義。後者從「宀」,承自甲骨文。以下篆文、隸書,並從宀,楷書整齊其筆畫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宅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68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597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459頁
4說文校箋第299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287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03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76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71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52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84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295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242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398頁【補遺】第17107頁
14通訓定聲第1846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629頁【崇文】第2513頁
16說文句讀第968頁
17章授筆記第307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75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703頁,第1字

宅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residence, dwelling, home; grave
  2. Haus, Wohnung (S, Arch)
  3. résidence, demeure, (fam.)​ rester enfermé

宅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宅(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宅(甲骨文·商·妇女卜辞) 甲骨文 妇女卜辞

宅(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宅(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宅(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宅(金文·商·商) 金文

宅(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宅(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宅(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宅(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宅(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宅(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宅(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宅(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宅(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宅(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宅(石经·魏·三体石经) 石经 三体石经

宅(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宅(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宅(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宅(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宅(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