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的笔顺
垂的意思
垂
chuíㄔㄨㄟˊ基本解释
①东西一头挂下。~杨柳。~钓。~直。~线。~手(①表示容易;②表示恭敬)。~泪。~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头丧气。
②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爱。~怜。~询。
③传下去,传留后世。~范。永~不朽。
④接近,快要。~危。~老。~成。功败~成。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土,( chuí )声。本义:边疆。
2.通“陲”。边疆;边境frontier。
垂,远边也。 ——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疆也。 —— 《广韵》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战国策·秦策四》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曹植《白马篇》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 《荀子·臣道》
3.堂檐下靠阶的地方edge。
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动词
1.垂挂hang down。
垂带悸兮。 —— 《诗·卫风·芄兰》垂发。 —— 《后汉书·邓禹传》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2.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condescend。
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3.赐予 vouchsafe。
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4.留传bequeath; hand down。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 韩愈《答李诩书》
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5.注意;留意 care。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6.低下,放低 lower。
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形容词
1.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perpendicular。
垂面
2.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weeping。
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词
◎接近,快要 approach; near。 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垂
chuíㄔㄨㄟˊ详细解释
动
1.由上往下掉落。
垂泪、垂涎、垂缨。
2.留传后世。
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副
1.及、将要。
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坐起。”
垂危、功败垂成。
2.晚辈受长辈关爱的敬语。
垂爱、垂询、垂念。
名
1.边疆。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史记•卷五•秦本 纪》:“在西戎,保西垂。”
2.旁边。
《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垂
chuíㄔㄨㄟˊ详细解释
1.东西由上往下的方向悬挂或掉落。
垂泪、垂钓、垂柳、垂涎。
2.流传下去。
名垂千古、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3.即将;快要。
垂死、功败垂成。
4.敬辞。多用于尊长对晚辈或下属的关怀。
垂询、垂悯、垂念。
垂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30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227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9頁,第12字
古文: 𡍮 、 𠄒 、 𠂹 、 𠣔
音《唐韻》、《集韻》𡘋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
《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詩・小雅》:垂帶而厲。
例又,布也。
《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例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
《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
《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例又,邊垂。
《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
《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例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
音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鄕名,在縣。
音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𡘋音瑞。
《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例又,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注解
〔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垂〕字拼音是chuí,独体字,五行属金。
〔垂〕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 chuí )声。本义是边疆。
〔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uí] ⑴ 东西一头挂下⑵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⑶ 传下去,传留后世⑷ 接近,快要
垂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是爲切頁碼第456頁,第24字續丁孫
𡍮
異體垂、𡸁
遠邊也。从土𠂹聲。
附注《玉篇・土部》:「𡍮,《說文》垂。」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是吹反頁碼第1073頁,第5行,第1字述
逺邊也。從土𠂹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是爲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771頁,第2字許惟賢第1205頁,第1字
遠邊也。
段注辵部曰:邊者,行𡍮崖也。𡍮者,遠邊也。崖者,高邊也。邊本謂行於𡍮崖。因之𡍮崖有遠邊高邊之偁。厓有山邊之偁矣。《逍遙游》。翼若𡍮天之雲。崔云:𡍮猶邊也。其大如天一面雲也。《漢書》。千金之子,坐不𡍮堂。謂坐不於堂之邊也。𡍮本謂遠邊。引申之,凡邊皆曰𡍮。俗書邊𡍮字作𨼦。乃由用𡍮爲𠂹。不得不用𨼦爲𡍮矣。《𨸏部》曰:𨼦,危也。則無邊義。
从土。𠂹聲。
段注是爲切。古音在十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邊垂。垂下當作𠂹。
遠邊也。邊垂。𠂹下。
邊垂。下𠂹。
白话解释
垂,偏远边疆。字形采用“土”作边旁,“”是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王作?姬鼎〉「垂」字作「(?)」,下不從土;戰國文字作、,下並從土,如〈二十九年高都令劍〉工師之名「垂」作「」。篆文「垂」有兩形,一類作?,下不從土,《說文‧?部》:「?,艸木華葉?,象形。」像草木花葉下垂之形,含有「下垂」的意思。一類下從「土」作垂,「?」本「垂」之初文,後引申為邊疆之義,轉注為從「土」、「?」聲的「垂」,保留其「下垂」之本義。《說文‧土部》:「垂,遠邊也。从土、?聲。」指邊疆,是「陲」字初文,後來引申為下垂、懸掛等義,轉注為從「阜」、「垂」聲的「陲」,保留「遠邊」之本義。「垂」從土、?聲,表示與土地邊際相關;從垂,表示音讀,兼表「僻遠」之義,本義為僻遠邊境。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臺灣標準字作「垂」,規範字作「垂」。
垂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05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66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6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08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43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015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373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75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887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61頁,第2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84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813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313頁【補遺】第1800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98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06頁【崇文】第482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92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570頁,第1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300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57頁,第5字 |
垂字的翻译
- let down; suspend, hand; down
- herabhängen; nach unten hängen; herunter hängen (V)
- pendre, pencher, être sur le point de
垂的字源字形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