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的笔顺
吏的意思
吏
lìㄌㄧˋ基本解释
①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
②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2.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official; mandarin。
吏,治人者也。 —— 《说文》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景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汉书·惠帝纪》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管子·朋法》王使委于三吏。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百吏庶民。 —— 《国语·周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战国策·齐策》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韩诗外传》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 方苞《狱中杂记》
吏势(官吏的权势力量);吏议(官吏商讨政事;处分官吏;拟议定罪);吏司(管理司法案牍的官);吏兵(官吏和士兵);吏舍(官吏居住或办公的房子)。汉以后只指一般的小官员或吏卒。
3.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inferior official。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唐· 杜甫《石壕吏》
吏目(八九品小官。又指地位在御医之下的一般医生);吏员(古代地方官府的小吏);胥吏(小官吏);狱吏(旧时管理监狱的小官)
4.吏部狱jail; prison。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 班固《汉书》
5.姓。
动词
◎治理;为官administer。
夫吏者,理也。 —— 《汉书·王莽传下》是为长吏。 ——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吏,所以治民也。 —— 《汉书·惠帝纪》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 宋之问《蓝田山庄》
吏才(为政的才能);吏方(为政的方略);吏道(官吏处理政务之道);吏隐(闲居下级官位);吏材(为政的才干)
吏
lìㄌㄧˋ详细解释
名
1.在政府机关中处理公务的人员。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官吏、酷吏、贪官污吏。
2.姓。如汉代有吏宗。
吏
lìㄌㄧˋ详细解释
1.古代官员的通称。
官吏、酷吏、贪官污吏。
2.特指小官或差役。
胥吏、刀笔吏。
3.姓。
吏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9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6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4頁,第1字
音《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𡘋音利。
《說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从一。
《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禮・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𢷤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左傳・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註〕三吏,三公也。
例又,《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
《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註〕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
例又,姓。
《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
音又,《五音集韻》:神至切,音示──奉也、職事也、勞也。
例《說文》本作叓。
注解
〔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吏〕字拼音是l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一、史、;、𰀉、又、!、𠮛、乂,五行属金。
〔吏〕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从手( 又 ),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是官吏。
〔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ì] ⑴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⑵ 旧指小公务员
吏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力置切頁碼第1頁,第6字續丁孫
叓
異體吏
治人者也。从一从㕜,㕜亦聲。
鉉注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从一。」
附注按:古文字事、使、史、吏本為一字,後分化。
附注《說文新證》:「『吏』字的造字本義,係於『史』字豎畫的上端分作兩叉形,作為指事字的標志,以別於史,而仍以『史』字為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連致反頁碼第23頁,第1行,第1字述
治人者也。從一,從史,史亦聲。
鍇注臣鍇曰:「吏之理人,心主於一也,書曰:『克肩一心。』史者,爲君之使也。凡言亦聲,備言之耳,義不主於聲,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力置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3頁,第2字許惟賢第2頁,第1字
治人者也。
段注治與吏同在第一部。此亦以同部曡韵爲訓也。
从一。从史。
段注此亦會意也。天下曰从一大。此不曰从一史者。吏必以一爲體。以史爲用。一與史二事。故異其詞也。史者,記事者也。
史亦聲。
段注凡言亦聲者,會意兼形聲也。凡字有用六書之一者。有兼六書之二者。力置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漢人書辦稱史,今稱吏。古人唯官稱吏。吏、史音近,故轉史為吏。
初惟有武官,至後有文官,乃掌冊史,故从史。
古惟官稱史。掌書者,古謂之史,《周禮》之府史胥徒是也。漢時猶然。不知何時從稱為吏。今之書辦皆稱吏矣。初唯有武官,至後有文官,入掌冊史,故[从史]。
吏必有奏記,故从一从史。史,記事者也。古惟官稱史,掌言者謂之史,《周官》府史胥徒(今謂之書辦)是。漢世猶然(如「尚書令史十八人二百石主事」等是),今則抄胥皆稱吏矣。
白话解释
吏,管治百姓的人。字形采用“一、史”会义,“史”同时也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史、吏同源,都是從又持中,為求二者在使用上有所區別,於是吏字所從中字乃取分叉之形作,而分化出「」字。金文、戰國文字又從二叉形演變為三叉形,而篆文則調整吏字構形方式,改為從一、史聲,為隸書、楷書所相承。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吏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4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8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5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8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05頁【補遺】第16140頁【補編】第1486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669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頁【崇文】第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42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2頁,第2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31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5頁,第1字 |
吏字的翻译
- government official, magistrate
- Mandarin, kleinerer Beamter , engl: minor official
- mandarin (personne), fonctionnaire
吏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龙岗
秦 简 里耶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魏 传抄 三体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隶释 隶续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