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的笔顺
利的意思
利
lìㄌㄧˋ基本解释
①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
②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③与愿望相符合。吉~。顺~。
④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
⑤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 lǜ )。一本万~。
⑥姓。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2.同本义sharp; exert oneself; try hard。
利铦也。 —— 《说文》其利断金。 —— 《易·系辞》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老子》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兵革非不坚利也。 —— 《孟子·公孙丑下》
3.又。
不以兵革之利。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 —— 《韩非子·解老》非兵不利。 —— 宋· 苏洵《六国论》求天下之利匕首。 —— 《战国策·燕策》
4.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韩非子·难一》
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5.快;敏捷quick; nimble。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荀子·劝学》子贡利口巧辞。 —— 《史记·仲尼弟子传》
利马(快马);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6.吉利;顺利lucky; smoothly; without a hitch。
时不利兮骓不逝。 —— 《史记·项羽本纪》探军不利。 —— 《资治通鉴》因利乘便。 —— 汉· 贾谊《过秦论》
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7.有利的advantageous; beneficial; favorable。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 《资治通鉴》
8.重要的;要害的important。
怀抱利器 —— 韩愈《送董邵南序》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庄子·胠箧》
名词
1.利益advantages。
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 —— 《韩非子·五蠹》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利尽南海。 —— 《三国志·诸葛亮传》火器利袭远。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又。
技击利巷战。
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3.赢利;利息interest。
逐什一之利。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欲居之以为利。 —— 《聊斋志异·促织》商人重利轻别离。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4.[功名]利禄official's salary in feudal china。
不慕荣利。 —— 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
5.财利money。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里仁》毋示以利。 —— 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6.指个人的安危safety or danger。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7.胜利vectory。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 《孙子》
8.物资出产product。
荆州北据 汉、 沔,利尽南海。 —— 陈寿《三国志》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 汉· 晁错《论贵粟疏》西有巴蜀汉中之利。 —— 《战国策·秦策一》
9.通“痢dysentery”
轻土多利。 —— 《淮南子·地形》
10.姓。
动词
1.善于 be good at。如: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2.使有利do good to。如: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占;谋利 forcibly occupy; seize; hold。如: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利
lìㄌㄧˋ详细解释
名
1.好处、益处。
《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利益、福利、渔翁得利。
2.从本金生出的子钱。
利息、利润、红利、高利贷。
3.姓。如汉代有利干。
动
◎有益于。
利人利己。
形
1.锋锐。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锐利、锋利。
2.祥瑞、顺利。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东阳𡩋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
大吉大利。
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刀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0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8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66頁,第6字
古文: 𥝤
音《唐韻》、《集韻》、《韻會》:力至切;《正韻》:力地切,𡘋音詈。
《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
《易》:利者,義之和也。
《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
例又,《廣韻》:吉也、宜也。
《易・賁卦》:利有攸往。
例又,私利也。
《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例又,《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註〕利猶貪也。
例又,《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
例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註〕利,滑密也。
例又,州名。
《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
例又,姓。
《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
音又,《韻補》叶音棃。〈古樂府〉:雨雪霏霏雀勞利,長觜飽滿短觜饑。
注解
〔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利〕字拼音是l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刂,五行属火。
〔利〕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是刀剑锋利,刀口快。
〔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ì] ⑴ 好处,与“害”“弊”相对⑵ 使顺利、得到好处⑶ 与愿望相符合⑷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⑸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⑹ 姓。
利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力至切頁碼第134頁,第20字續丁孫
利
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𥝤
異體𥝢
古文利。
附注屈翼鵬《殷虛文字甲編考釋》:「按,利當是犂之初文。從禾,從刀。其小點當象犂出之土𠙹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刀(或从勿,勿為以刀割物之意,與从刀同意)割禾,引申有銛利之意。其後或从刀、或从勿、或从刃(未必是刃字,可看成刀字加點的繁化)、或从爪(或必是爪字,實亦勿字省體)。秦文字以下都从刀。」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桺嗜反頁碼第348頁,第4行,第3字述
鋸也。從刀,和然後利,從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鍇注臣鍇據曰:「義和即利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348頁,第5行,第1字述
古文利。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力至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711頁,第4字許惟賢第317頁,第2字
銛也。
段注銛者,臿屬。引伸爲銛利字。銛利引伸爲凡利害之利。
刀和然後利。从刀。和省。
段注依《韵會》本。《毛傳》曰:鸞刀,刀有鸞者。言割中節也。《郊特牲》曰:割刀之用而鸞刀之貴。貴其義也。聲和而後𣃔也。許據此說會意。力至切。十五部。
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段注又引《易・說》從和省之意。上云刀和然後利者,本義也。引易者,引伸之義也。
古文利。
段注葢從刃禾。
白话解释
利,铦,金属农具。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谐和而后各有所利,所以采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经》上说:“利益,是道义相 和的结果。”
字形解说
甲骨、金文從禾、從刀,表示用刀收割農作物。刀旁或增添禾穗,構形寫得像「勿」,就是《說文》古文從勿的來源。又因為「刀」和「刃」語義相近,戰國文字中「利」字所從刀旁,或改從刃。篆文、隸書、楷書從禾、從刀。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利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67頁,第1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58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7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78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68頁,第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602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057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45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879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07頁,第1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75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374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4626頁【補遺】第1669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320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59頁【崇文】第143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527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352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523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441頁,第5字 |
利字的翻译
- gains, advantage, profit, merit
- scharf (Messer) , bekommen, erhalten (V), Vorteil, Gewinn, Profit
- profit, intérêt, avantage, tranchant, favorable
利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甲骨文 无名黄组
商 甲骨文 黄组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秦 简 青川木牍
秦 简 放马滩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三体阴符经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