㵋
复制㵋字概述
〔㵋〕字拼音是mì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15画。
〔㵋〕字是左右结构
〔㵋〕字仓颉码是EWLC 五笔是ILMY 四角号码是36186 郑码是VLLO
〔㵋〕字的UNICODE是3D4B。 十进制为15691,UTF-32:00003d4b,UTF-8:E3 B5 8B。
〔㵋〕字的异体字是 汨
㵋的意思
㵋
详细解释
◎读音myaiz。 口水。𭂡𫩒~ 只浰。还未得食口水就先流了。
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45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648頁,第38字
標點整理本: 第596頁,第34字
音《唐韻》:莫蟹切;《集韻》:母蟹切,𡘋音買──水名。
《說文》:水,出豫章艾縣,西入湘。
音又,《廣韻》:莫狄切,音覓──與汨同,亦作漞。
注解
〔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㵋〕字拼音是m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買。
㵋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莫蟹切頁碼第362頁,第11字續丁孫
㵋
水。出豫章艾縣,西入湘。从水𧵽聲。
附注段玉裁注:「《水經》言『㵋』不言『汨』,諸書多言『汨』不言『㵋』。依《廣韻・廿三錫》汨、㵋、漞三形同……考之於今,則由江西寧都州逕湖南平江縣至湘陰縣入湘者,但有汨水,别無㵋水,則『㵋』、『汨』為古今字憭然。」徐灝箋:「『㵋』者,『汨』之異文,『日』字古有『密』音,故『汨』从『日』聲而讀『莫狄切』……《廣韻》『㵋』讀與『汨』同。許書蓋本以『㵋』附『汨』下為或體,今本為後人羼亂。」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謀揩反頁碼第888頁,第5行,第2字述
水,岀豫章艾縣,西北入湘。從水買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莫蟹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116頁,第2字許惟賢第924頁,第2字
㵋水。出豫章艾縣。
段注凡縣字皆後人所增。古本必無也。
西入湘。
段注豫章郡艾,二志同。《左傳》吳公子慶忌所居。今江西寧都州州西百里有艾城是也。《水經・湘水》篇曰:又北過羅縣西。㵋水從東來流注之。㵋水又別爲篇曰:㵋水,出豫章艾縣。西過長沙羅縣西。又西至磊石山入於湘水。按《水經》言㵋不言汨。諸書多言汨不言㵋。依《廣韵》卄三鍚,汨㵋漞三形同。《春秋》莒君密州。《左傳》密作買。亦是買聲近密之證。考之於今。則由江西寧都州逕湖南平江縣至湘陰縣入湘者,但有汨水。別無㵋水。則㵋汨之爲古今字憭然。酈氏云:汨出艾縣。逕羅縣。皆與經言㵋同。惟云㵋水入湘曰東町口。汨水入湘曰汨羅口。汨羅口在㵋口之北。磊石山又在羅口之北。經言㵋水至磊石山入湘。非是㵋尙在羅口南注湘耳。此言甚辨。依《水道提綱》,汨水出平江縣。西北至歸義驛。又西分爲二支。一支西流。稍北於山麓西入湘。一支北流數十里。西北入湘曰屈潭。亦曰汨羅口。正酈之東町,汨羅二口。非有二水也。酈葢未溯上游。不辨異文同物。許書葢本同《水經》。有㵋無汨。而後人妄增汨字。故其文不類許書。屈原所沈例所不載。且許既有溟字,云冥聲。豈得冥省聲又爲一字乎。
从水。𧵽聲。
段注莫蟹切。今莫狄切。作汨。十六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實與汨為一字,或為汩之重文乎。
㵋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15頁,第1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09頁,第8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8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67頁,第1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31頁,第1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566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658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31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300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4頁,第2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2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76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712頁【補遺】第1762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118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38頁【崇文】第374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1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45頁,第9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41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07頁,第9字 |
㵋字的翻译
- (variant of 汨) name of a river in Hunan Province
㵋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