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呂戌切頁碼第57頁,第13字續丁孫
律
均布也。从彳聿聲。
附注段玉裁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歸于一,故曰均布也。」按:桂馥義證和王筠句讀皆以為「均布也」當作「均也」、「布也」。
蔣注《世本》云:伶倫造律呂。
蔣注《史記律書》:黃帝使伶倫之大夏嶰谷取竹,截十二管以象鳳鳴。
蔣注《呂氏春秋》:黃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於嶰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而龡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凰之鳴,雄鳴六,雌鳴六,以為律呂。
蔣注《晉書律志》:黃帝作律,以玉為琯,長尺六寸,為十二月。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畱筆反頁碼第165頁,第6行,第1字述
均布也。從彳聿聲。
鍇注臣鍇曰:「十二律均布節氣,故有六律六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呂戌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07頁,第1字許惟賢第137頁,第14字
均布也。
段注均律雙聲。均古音同匀也。易曰:師出以律。《尙書》。正日。同律度量衡。《爾雅》。坎律銓也。律者所以笵天下之不一而歸於一。故曰均布也。
从彳。聿聲。
段注呂戌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聿者,筆也,筆以竹製,律呂亦竹製,其聲與類近,引申為法律。
白话解释
律,均衡广布于万物之中的真谛。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聿”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彳、聿聲。彳是「行」字的省形,義為道路,引申為行走、推動;「聿」為筆的初文,可引申為制定、規劃。金文有作「」,從彳、聿聲的形體;或是作增一「止」字作「」,從辵、聿聲。「辵」與「彳」義近可通。戰國文字、篆文、隸書及楷書之形,均依金文「」字構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律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11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64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3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78頁,第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73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53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439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098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83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45頁,第1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78頁,第1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95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631頁【補遺】第1638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511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66頁【崇文】第66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2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90頁,第4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512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214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