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於六切頁碼第207頁,第12字續丁孫
𨚺
異體郁
右扶風郁夷也。从邑有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於六反頁碼第531頁,第1行,第2字述
右扶風郁夷也。從邑有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北郁郅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於六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141頁,第2字許惟賢第503頁,第2字
右扶風郁夷也。
段注見《地理志》。班引詩。周道郁夷。師古曰:《毛詩》周道倭遟。《韓詩》作郁夷字。言使臣乗馬行於此道。按古假借爲𢒰字。如《論語》郁郁乎文哉是也。𢒰,有文章也。其始借彧爲𢒰。其後又借郁爲彧。今陜西鳳翔府隴州州西五十里有故郁夷城。後漢建武二年。鄧禹遣兵擊赤眉於郁夷。在此處也。
从邑。有聲。
段注於六切。古音在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郁夷。古文《尚書》「宅嵎夷」,今文《尚書》「宅郁夷」(即今日本「倭夷」即「郁夷」,音近)=倭夷。郁,訓文貌,當作彧。
倭遲(疊韻),郁夷(雙聲),皆長而屈曲之謂也。古文《尚書》之「宅嵎夷」,今文作「宅郁夷」,此郁字即倭之借,即日本也。
字形解说
甲骨文有字,金文有字,並從林、從。字,從大、從ㄅ,于省吾說「ㄅ」像一人俯伏於地,上面的「大」像人正立踐踏其背脊,表示壓抑、鬱悶的意思。從林以表示香草,古人搗而煮之成汁,再調和到黑黍釀成的鬯酒之中,即金文中所說的「鬱鬯」美酒。「鬱」字即美酒之專字,故從「鬯」。聲符「」也替換為「缶」。後世的「鬱」,用為憂鬱,引申為「林叢生者(林木茂盛)」。金文與甲骨文同,〈孟父壺〉增飾「」。戰國文字從林、從冖、從皀、從寸,表示以香草搗煮為汁,持以調合到黍類釀成的鬯酒中,對照漢碑〈魏上尊號奏〉,隸書多一聲符「缶」。篆文「皀」替換為「鬯」,義近通用。《說文‧林部》:「鬱,木叢生者。从林,省聲。」又鬯部:「,芳草也,十葉為貫,百廿貫,築以煮之為,从(ㄐㄩˇ)、缶、冖(ㄇㄧˋ)、鬯、彡(ㄕㄢ),其飾也。一曰鬯。」鬯,指用百草之花及遠方鬱人所貢芳草,二者合釀,芬芳保暢,可用以降神。「鬱」字从林、省聲。本義是草木叢集茂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臺灣標準字作「鬱」,規範字作「郁」,是同音替代。
郁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08頁,第1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24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0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63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54頁,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09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574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391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344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1頁,第1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59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092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580頁【補遺】第16978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794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50頁【崇文】第219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836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276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269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632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