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wēn ㄨㄣ

氵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6EAB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氵部

13画

10画

左右结构

wen

wēn

ILWL

EWOT

VJOL

36112

6EAB

[4412534125221] 点、点、提、竖、横折、撇、点、横、竖、横折、竖、竖、横

溫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烏魂切頁碼360頁,第5

異體

溫水。出楗爲涪,南入黔水。从水𥁕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塢門反頁碼875頁,第5行,第1

溫水,岀犍爲涪,南入黔水。從水昷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溫出涪縣至鄨(音鼈又蔽)入黚水,黚水亦南至鄨入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烏䰟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074頁,第2許惟賢908頁,第2

溫溫水。出楗爲符。

段注句。

南入黔水。

段注楗依王氏宋本從木。𥛬釋曰:漢碑犍爲皆作楗爲。是也。符各本作涪。誤。今正。《地理志》犍爲郡符下云:溫水,南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南至鄨。入江。按黚黔音同。黔水卽黚水。《水經》於江水曰:又東過枳縣西。延江水從牂柯郡北流西屈注之。枳縣今重慶府涪州治也。枳與涪陵縣壤接。今涪州城東北有黔江。南自貴州合諸水入焉。亦曰烏江。亦曰涪江。亦曰涪陵江。此水自西而東而北。源流二千三百里。詳見《水道提綱》。會貴州大定,貴陽,遵義,平越,石阡,思南六府及湖廣施南半府,四川酉陽,黔江,彭水,南川,涪州諸水。實巨川也。《水經注》延江篇曰:溫水,一曰煗水。出犍爲符縣而南入黚水。黚水亦出符縣南,與溫水會。俱南入鄨水。江水篇曰:華陽記曰:枳縣抂江州巴郡東四百里。治涪陵水會。皆烏江之源委也。《漢志》今本疑有奪字。以《水經注》正之。疑當云溫水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出符至鄨。北入江。鄨非入江之地。今云至鄨入江。非例也。《水經》之延江水,於江水條曰枳縣西注江。於延江條曰至沅陵縣入於沅。酈氏有一水枝分之說。但許不言黔水所入。班但言黚水入江。不言何處入江。古人略之。葢其愼也。《水道提綱》綜緝冣詳。而覈之古籍猝難互證。犍爲符縣今四川瀘州合江縣其地也。

从水。𥁕聲。

段注烏䰟切。十三部。今以爲溫煗字。許意當用𥁕爲溫煗。

白话解释

温,河川。源出犍时为涪河,向南汇入黔水。字形采用“水”作边旁,“昷”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字形作,像人用水浴於盆中以暖身來表示溫暖的意思。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篆文字上半之水與人訛變為囚,下半同化為皿,遂作?形。隸書作,從水、從人、從皿者,正直承甲文字形之隸變。篆文又作溫,從水、?聲,則係以訛變之?又加水形,足證?與溫原本僅為一字耳。從水,表示與水相關;?聲,表示音讀,也表示溫暖之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戰國文字從上下文當釋為溫字。隸變作。楷定作溫、規範字作「温」。

溫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1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903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685頁
4說文校箋第463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428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1551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63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26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28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82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449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369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599頁【補遺】第17603頁
14通訓定聲第3205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920頁【崇文】第3677頁
16說文句讀第1493頁
17章授筆記第442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4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003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