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42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647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595頁,第4字
音《廣韻》:他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托合切,𡘋音錔──水名。
《前漢・地理志》:漯水,出東郡東武陽縣。
例又,漯隂,縣名,屬平原郡,漢有漯隂侯。
例又,滀漯,水攢聚貌。木華〈海賦〉:𣽴濆淪而滀漯。
音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水名,出鴈門。或作灅、㶟。
〇〔按〕《說文》本作濕,或省作。後以濕爲乾溼之溼,而又轉爲漯字。
注解
〔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uò、t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累,五行属水。
〔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uò] ⑴ 〔~河〕地名,在中国河南省。㈡ [tà] ⑴ 〔~河〕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
漯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漯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