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51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58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47頁,第10字
音《唐韻》、《正韻》:午罪切;《集韻》、《韻會》:五賄切,𡘋音頠。
《說文》:陮隗也。
《玉篇》:高也。揚雄〈甘泉賦〉:㟎𡼗隗虖其相嬰。〔註〕𡼗隗,猶崔嵬也。
例又,國名。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楚人滅隗,以隗子歸。〈鄭語〉: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
例又,姓。
《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註〕隗姓。又,〈僖二十四年〉:昭公奔齊,王復之。又,通于隗氏。〔註〕隗氏,狄后。〈周語〉:翟隗,姓也。
《史記・秦始皇紀》:丞相隗林。〔註〕隗,姓;林,名。
音又,《集韻》:吾回切;《韻會》:魚回切,𡘋音桅。
《集韻》:高貌。
例又,人名。
《戰國策》:欲將報讎,故往見郭隗。李白詩: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
音又,《集韻》、《類篇》𡘋俱爲切,音龜。
《集韻》:山名。
《字彙》:大隗,山名。
〇〔按〕《莊子・徐無鬼篇》「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具茨既爲山,則大隗必非山也。
注解
〔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隗〕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ěi、ku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鬼,五行属木。
〔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ěi] ⑴ 高峻的样子。⑵ 姓。㈡ [kuí] ⑴ 姓。
隗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隗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