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0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9頁,第3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56頁,第8字
音《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𡘋音丙。
《說文》:宋下邑,在泰山。
例又,鄭地。
《榖梁傳・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邴。邴者何,鄭湯沐之邑也。
例又,姓。
《左傳・成二年》:邴夏御齊侯。通作丙。
《前漢・宣帝紀》:邴吉,或作丙吉。
例又,和適貌。
《莊子・大宗師》:邴邴乎其似喜乎。
音又,《廣韻》、《集韻》𡘋陂病切,音柄。
《廣韻》:邑名。
例又,姓。
《左傳・哀十一年》:邴洩爲右。
注解
〔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邴〕字拼音是bǐ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丙、⻏,五行属水。
〔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ǐng] ⑴ 古地名,在中国今山东省费县。⑵ 姓。
邴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邴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