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kōng ㄎㄨㄥ

⺮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7B9C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部

14画

8画

上下结构

kong

kōng

TPWA

HJCM

MWBI

88102

4625

8377

7B9C

[31431444534121] 撇、横、点、撇、横、点、点、点、横撇/横钩、撇、点、横、竖、横

箜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22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888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848頁,第8

廣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𡘋音空──箜篌,樂器。
史記・武帝紀》:禱祠泰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絃及箜篌瑟自此起。
釋名》:箜篌,師延所作,靡靡之樂,空國之侯所存也。
風俗通》:箜篌,一曰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
事物紀原》:箜篌,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三絃,抱於懷中,兩手齊奏之,謂之擘。
樂府解題》:漢武滅南粵,祠太乙、后土,令樂工侯暉依琴造坎,言坎坎應節也。坎,或作贛;侯,工人之姓──因名坎侯,後譌爲箜篌。

又,《篇海》:籃也。

注解

〔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箜〕字拼音是kō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空,五行属

〔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ōng] ⑴ 〔~篌〕古代弦乐器,像瑟而比较小,弦数从五根至二十五根不等。

箜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箜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