欘
复制
木部 共25画 左右结构 6B18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欘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42頁,第16字
同文書局本: 第564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511頁,第13字
音《唐韻》:陟玉切;《集韻》、《韻會》:株玉切,𡘋音劚。
《說文》:斫也。齊謂之鎡錤。一曰斤柄,性自曲者。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半矩謂之宣,一宣有半謂之欘,一欘有半謂之柯。〔鄭註〕《倉頡篇》有柯欘。
《管子・霸言篇》:匠人有以感斤欘,故繩可得而料也。俗作欘。
例又,《類篇》:一曰木名,枝上曲。
《山海經》:神民之丘,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
音又,《類篇》:直角切,音濯──鋤也。
《爾雅・釋器》:斪斸謂之定。李巡曰:鋤別名。
《玉篇》:欘,或作斸。
注解
〔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欘〕字拼音是zh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屬。
〔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ú] ⑴ 古代锄头一类的农具:“恶金以铸斤斧鉏夷锯~,试诸木土。”⑵ 斧、锄等自然弯曲的把:“半矩谓之宣,一宣有半谓之~。”⑶ 树木弯曲的地方:“(盐长之国)有木,……百仞无枝,有九~。”
欘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欘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