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49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67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38頁,第4字
音《唐韻》、《韻會》𡘋子皓切,音早。
《說文》:水草也。
《詩・召南》:于以采藻。〔箋〕藻之言澡也。陸璣云:生水底。
例又,班固〈東都賦〉:鋪鴻藻。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註〕孔安國《尚書傳》曰:藻,水草之有文者,以喻文焉。
例又,《後漢・劉陶傳》:武旅有鳧藻之士。〔註〕鳧得水藻,言喜悅也。
例又,《韻會》:今屋上覆橑謂之藻井。
《風俗通》:宮室象東井,刻荷蔆水草,所以厭火也。張衡〈西京賦〉:蒂倒茄于藻井。
例又,藻藉,所以薦玉者。詳藉字註。
例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有藻重。
音又,《集韻》:側絞切,音爪──義同,或作𧃡𧅂。
《干祿字書》:俗作。
注解
〔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藻〕字拼音是zǎ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澡,五行属水。
〔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澡声。本义是藻类植物,古专指水藻。
〔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ǎo] ⑴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⑵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⑶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⑷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
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