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9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9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頁,第2字
古文: 𠘄
音《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𡘋因去聲。
《說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印,會意。
《廣韻》:符,印也;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
《增韻》:刻文合信也。
《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註〕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印。
例又,姓。
《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注解
〔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卩部。
〔印〕字拼音是yì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卩,五行属水。
〔印〕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是官印。
〔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ìn] ⑴ 图章,戳记⑵ 痕迹⑶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⑷ 彼此符合⑸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⑹ 姓。
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