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31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6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50頁,第9字
古文: 𨓶 、 𢕾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毗義切,音鼻。
《玉篇》:迴避也。
《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
《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
《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註〕隱遁也。
音又,《正韻》:通作辟。
《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注解
〔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避〕字拼音是bì,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辟,五行属水。
〔避〕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辟声。本义是躲开,回避。
〔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ì] ⑴ 躲,设法躲开⑵ 防止
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