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08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75頁,第2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50頁,第13字
音《唐韻》、《集韻》𡘋伊昔切,音益。
《說文》:笑貌。
音又,《集韻》:馨激切,音鬩──笑聲。或作赥。
例《正字通》:俗用爲誄行之諡,非。
注解
〔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謚〕字拼音是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益。
〔謚〕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言,益聲。用言論給予褒貶,故從言。本作「謚」。本义是古代皇帝、貴族、大臣、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ì] ⑴ 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依其一生所行事蹟給予的稱號。《禮記•樂記》:“故觀其舞,知其德,聞其謚,知其行也。”⑵ 加給謚號,定謚號。《左傳•宣公十年》:“(鄭人)改葬幽公,謚之曰靈。”⑶ 稱;號。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身死無名,謚為至愚。”⑷ 静。《爾雅•釋詁上》:“謚,静也。”㈡ [yì] ⑴ 笑貌。《玉篇•言部》:“謚,笑皃。”㈢ [xì] ⑴ 笑聲。《集韻•錫韻》:“謚,笑聲。”
谥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谥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