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3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73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939頁,第1字
古文: 宍
音《唐韻》:如六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六切,𡘋音衄。
《說文》:胾肉,象形,本書作𠕎。
《易・噬嗑》:噬乾肉。
《禮・孔子閒居》:觴酒豆肉。
《左傳・莊十年》:肉食者鄙。
《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後生肉。〔又〕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後發爲九竅。
例又,《正字通》:禽鳥謂之飛肉。揚子《太𤣥經》: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
例又,肉𠛬。
《史記・孝文帝紀》:法有肉𠛬三。〔註〕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
例又,芝草名。
《抱朴子・僊藥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
例又,視肉,獸名。見《山海經》:〔郭璞註〕視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例又,土肉,生海中,色黑,長五寸,大如小兒臂,有腹,無口耳,多足,可炙食。
《本草》:李時珍曰:此蟲魚之屬,與土精名封同「類」。郭璞〈江賦〉:土肉石華。
例又,《本草》:人頂生瘡,五色,如櫻桃,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夏子益《奇疾方》:常飮牛乳卽消。
例又,《釋名》:肉,柔也。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如又切,音輮──錢璧之體。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註〕肉,邊也;好,孔也。〔釋文〕肉,如字。又,如授反。
例又,錘體爲肉。
《前漢・律歷志》: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註〕錘之形如環,體爲肉,孔爲好。
音又,肥滿也。
《禮・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疏〕肉謂肥滿。〔又〕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註〕肥也。
《釋文》𡘋而救反。
例又,《史記・樂書》:寬裕肉好。〔註〕肉好,言音之洪美。
音又,《集韻》:儒遇切,音孺──肌肉也。
音又,《韻會》、《正韻》𡘋而由切,音柔──邊也。
音又,《正字通》:音腴。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豐肉而庳。劉昌宗讀。
注解
〔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肉〕字拼音是ròu,独体字,五行属火。
〔肉〕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是动物的肌肉。
〔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òu] ⑴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⑵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⑶ 果实不脆,不酥⑷ 行动迟缓,性子慢⑸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⑹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