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5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7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22頁,第6字
音《唐韻》:敷悲切;《集韻》、《韻會》:攀悲切,𡘋音胚。
《說文》:有力也。
《詩・魯頌》:以車伾伾。
例又,衆也。
音又,《集韻》:貧悲切──義同。或作伓。
例又,大伾,山名。
《書・禹貢》:東過洛汭,至于大伾。〔蔡註〕今通利軍黎陽縣臨河有山是也,陸氏作大岯。
音又,晡枚切,音杯;又,鋪枚切,音㚰;又,部鄙切,音否;又,普鄙切,音噽──義𡘋同。
注解
〔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伾〕字拼音是p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丕,五行属水。
〔伾〕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丕声。本义是有力。一说众多盛大。
〔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ī] ⑴ 〔~~〕众多势盛的样子。《詩•魯頌•駉》:“有騅有駓,有騂有騏,以車伾伾。”⑵ 重叠的山岭;又为山名。《書•禹貢》:“至於大伾。”⑶ 姓。宋羅泌《路史•疏仡紀•黄帝》:“又十二世仲虺為湯左相……後滅於楚,為伾氏。”
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