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字概述
〔麥〕字拼音是mài 部首是麥, 总笔画是11画。
〔麥〕字是上下结构
〔麥〕字仓颉码是JOHE JONI 五笔是SWWT 86 、 SWWQ 98 四角号码是40407 郑码是FOOR
〔麥〕字的UNICODE是9EA5。 十进制为40613,UTF-32:00009ea5,UTF-8:E9 BA A5。
〔麥〕字的异体字是 麦
麥的笔顺
麥的意思
麥麦
màiㄇㄞˋ基本解释
①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多種,子實供磨麵食用,亦可用來制糖或釀酒。通常專指“小麥”(通稱“麥子”)~田。~收。~飯豆羹(指農家粗茶淡飯)。
②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甲骨文字形。从攵( zhí ),來聲。「麥」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麥子。
2.同本義 a general term for wheat, barley,etc.。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等。子實主要作糧食或作精飼料、釀酒、制飴糖。稈可作編織或造紙原料。
麥,芒谷。 —— 《說文》爰採麥矣。 —— 《詩·鄘風·桑中》芃芃其麥。 —— 《詩·鄘風·載馳》野有麥場。 —— 《聊齋志異·狼三則》麥田淺鬣。 —— 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麥棱頭(麥田的田畦);麥人(麥心,麥核。即麥仁);麥天(農曆四月前後麥子將熟的天氣);麥舟(運麥的船。麥舟之贈,用爲助喪的典故,本范仲淹父子的故事);麥序(指農曆四月麥子成熟的季節);麥李(麥子成熟時節所出產的李子);麥秀(麥子開花。多用麥秀表懷古情意);麥雨(收麥時節所下的雨);麥花(麥子的花);麥酒(用大麥釀造的酒);麥氣(麥成熟時散發出來的香氣);麥候(指農曆四月麥熟的時節);麥飯豆羹(指農家的粗菜便飯);麥穗兩岐(一麥長出雙穗。爲豐年的徵兆)
3.姓。
麥麦
1màiㄇㄞˋ详细解释
名
1.禾本科植物的通称。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夏月开花结实,种子可用来磨面粉,制糖或酿酒。种类甚多,有黑麦、燕麦、小麦、大麦等。
2.姓。如隋代有麦铁杖。
3.二一四部首之一。
麥麦
màiㄇㄞˋ详细解释
1.植物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种类较多,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籽实可以加工成面粉,也可以制糖、酿酒。秸秆可以编织器物或造纸。通称“麦子”。
2.姓。
3.二一四部首之一。
麥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麥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23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12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12頁,第36字
音《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𡘋音脈。
《說文》: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禮・月令》:孟夏麥秋至。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爲春,熟爲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爲秋。又,《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註〕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例又,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
例又,《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也。
例又,《爾雅・釋草》:大菊,蘧麥。〔註〕大菊,一名麥句薑,卽瞿麥。
例又,姓。
《隋書》有麥鐵杖。
音又,《集韻》:訖力切,音極。
《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矣。又,〈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音又,叶莫故切,音暮。晉太和末童謠:白門種小麥,叶上路。○〔按〕麥从來不从夾,从夊不从夕;來象其實,夂象其根。俗作麥,非。又,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爲昧,故史從音爲文,殊不知燕麥卽野稷也。升庵失考,乃引范文正所進烏昧草當之,蓋鳥昧草實蕨也。附辨於此。
注解
〔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麥部。
〔麥〕字拼音是mà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來、夊、!、、𠆢、夕。
〔麥〕字造字法是形聲。甲骨文字形。从攵( zhí ),來聲。「麥」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义是麥子。
〔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ài] ⑴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多種,子實供磨麵食用,亦可用來制糖或釀酒。通常專指“小麥”(通稱“麥子”)⑵ 姓。
麥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莫獲切頁碼第172頁,第9字續丁孫
麥
芒穀,秋穜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从來,有穗者;从夊。凡麥之屬皆从麥。
鉉注臣鉉等曰:夊,足也。周受瑞麥來麰,如行來。故从夊。
附注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來、麥當是一字。夕本象到(倒)止形,於此但象麥根。以來叚為行來字,故更製䋣體之麥以為來麰之本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反切莫獲反頁碼第428頁,第7行,第1字述
𦬆穀,秋穜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從來,有穂者;從攵。凡麥之屬,皆從麥。
鍇注臣鍇曰:「麥之言幕也,埋之意。攵若穗,自後躧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莫獲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923頁,第3字許惟賢第408頁,第3字
芒穀。
段注有芒朿之穀也。稻亦有芒,不偁芒穀者。麥以周初二麥一鏠箸也。鄭注《大誓》引禮說曰:武王赤烏,芒穀應。許本禮說。
秋穜厚薶。故謂之麥。
段注薶麥㬪韵。《夏小正》。九月樹麥。《月令》。仲秋之月。乃勸種麥。母或失時。麥以秋穜。《尙書大傳》、《淮南子》、《說苑》皆曰:虗昏中可以穜麥。《漢書・武帝紀》謂之宿麥。
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段注程氏瑤田曰:《素問》云:升明之紀。其類火。其藏心。其穀麥。鄭注《月令》云:麥實有孚甲屬木。許以時。鄭以形。而《素問》以功性。故不同耳。
从來。有穗者也。
段注也字今補。有穗猶有芒也。有芒故从來。來象芒朿也。
从夊。
段注夊,思隹切。行遟曳夊夊也。从夊者,象其行來之狀。莫獲切。古音在一部。
凡麥之屬皆从麥。
白话解释
麦,带芒刺的谷物,秋种厚埋,因此称为“麦”。麦,属金。所以麦子的地理金旺而生,火旺而死。字形采用“來”作边旁,表示有 穗;字形也采用“夊”作边旁。所有与麦相关的字,都采用“麦”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二例,由「來」和「夊」構成。金文、戰國文字和篆文之形都承自甲文,甚為明顯。來,是麥字的初文,有莖、葉和根之形,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六書中屬於象形;夊,義是走路遲緩,在此表示生長的意思。麥雖由來、夊為形,然而不能當作會意。因麥、來二字有聲音關係,所以麥應是從來得聲的形聲字。隸書作,頗失其形。楷書之形,則繼自篆文以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麥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42頁,第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41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4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18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14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752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31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91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101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35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16頁,第9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733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587頁【補遺】第1682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829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51頁【崇文】第180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675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465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629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544頁,第4字 |
麥字的翻译
- wheat, barley, oats; KangXi radical number 199
- Getreide, Korn, Weizen, Gerste, Hafer (S, Bio), Radikal Nr. 199 = Weizen, Gerste, Hafer (S, Sprachw)
- blé, céréale
麥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甲骨文 黄组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