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mán ㄇㄢˊ

虫部 共25画 上下结构 U+883B
汉语字典

虫部

25画

19画

上下结构

man

mán

XYXJ 86 、 YXXJ 98

VFLMI

ZSI

22136

883B

[4111251554444554444251214]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竖、横折、横、竖、横、点

蠻字概述

折叠展开

〔蠻〕字拼音是mán 部首是虫, 总笔画是25画。

〔蠻〕字是上下结构

〔蠻〕字仓颉码是VFLMI 五笔是XYXJ 86 、 YXXJ 98 四角号码是22136 郑码是ZSI

〔蠻〕字的UNICODE是883B。 十进制为34875,UTF-32:0000883b,UTF-8:E8 A0 BB。

〔蠻〕字的异体字是

蠻的笔顺

折叠展开

蠻的意思

折叠展开

mánㄇㄢˊ

基本解释

我國古代南方民族的泛稱。《説文•虫部》:“蠻,南蠻,蛇穜。”

輕侮。《廣雅•釋詁三》:“蠻,㑥也。”

粗野,不通情理。如:野蛮;蛮横。《水滸全傳》第三十二回:“也不曾見你這個出家人,恁地蠻法。”

愣;強悍。《忠王李秀成自述》:“我今之禍,因主不從我奏,一味蠻為。”

對奴婢的賤稱。章炳麟《新方言•釋親屬》:“四川謂婢曰蠻,其乞買攜養之童豎曰蠻男,蠻即侮之音轉。”

水獸名。晋郭璞《山海經圖贊•蠻蠻》:“鼠身鼈頭,厥號曰蠻。”

蟲名。《篇海類編•鱗介類•虫部》:“蠻,蟲也。”

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争地而戰,伏尸數萬。”

副詞。方言。表示程度,相當於“”。《海上花列傳》第三回:“三先生也蠻明白哚。”

姓。《通志•氏族略二》:“蠻氏,芈姓,荆之後,因氏焉。”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本義:中國古代對南方各族的泛稱。舊時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數民族。

2.同本義Man nationalities

蠻,南蠻也。 —— 《說文》蠻畿。 —— 《周禮·大司馬》蠻服。又,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 《周禮·職方氏》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 《爾雅·釋地》三百里蠻。 —— 《書·禹貢》蠻荊來威。 —— 《詩·小雅·采芑》蠻夷要服。 —— 《國語·周語》瘴癘浮三蜀,風雲暗百蠻。 —— 杜甫《悶》

蠻聲哈剌(南方嘰哩呱拉的聲音);蠻人(指南方人);蠻布(蠻人所織的布);蠻風(指南方蠻地的風;蠻地的風情習俗,引申爲粗野的風俗);蠻煙(南方蠻地的瘴煙)

3.對奴婢的賤稱 slaves

蠻秫秫(對男子的賤稱);蠻童(南方的童僕)

形容词

粗野,沒開化 fierce; reckless; rough。 如:蠻法(不講理的樣子);蠻話(橫蠻的話);蠻氣(粗獷悍勇的風氣);蠻性子(脾氣粗暴);蠻不講理(橫蠻不講道理)

副词

〈方〉∶ 很,頗 quite; pretty; very。 如:蠻好;蠻有意思;蠻有趣。

mánㄇㄢˊ

详细解释

同“𫣢”。

mánㄇㄢˊ

详细解释

中国南方种族的旧称。

《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1.强横、不通情理。

蛮横、蛮不讲理。

2.落后的、未开化的。

蛮邦、蛮人。

1.强悍、粗野。

蛮干、胡扰蛮缠。

2.很、挺、十分。

《海上花列传•第三回》:“三先生也蛮明白哚!俚真真用脱仔倒罢哉,耐看俚阿有倽用场嗄?”

蛮好的!、蛮可怕的。

详细解释

1.古代称南方各民族。

南蛮、蛮夷之地。

2.粗野,不讲理。

凶蛮、野蛮、蛮不讲理。

3.鲁莽;不顾实际情况。

蛮干。

4.姓。

蠻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42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104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1079頁,第24

唐韻》:莫還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還切,𡘋音獌。
玉篇》:南夷名。
書・禹貢》:三百里蠻。〔傳〕以文德蠻來之,不制以法。
周禮・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疏〕蠻者縻也,縻繫之以政敎也。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
唐書・南蠻傳》:有十姓白蠻,五姓烏蠻。

又,綿蠻,鳥聲。
詩・大雅》:綿蠻黃鳥。

又,蠻蠻,鳥名。
山海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又,水名。
戰國策》灓水齧其墓,《春秋後語》作蠻水。

又,雷名。道書:五雷,五曰蠻雷。

又,姓。
通志・氏族略》:蠻氏芉姓,荆楚之後因氏焉。

又,《韻補》:彌鄰切,音民。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叶上珍字韻。

又,《古音攷》叶音眠。曹植〈王粲誄〉:翕然鳳舉,遠𥨥荆蠻;身窮志達,居鄙行鮮。

注解

〔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蠻〕字拼音是m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龻、虫

〔蠻〕字造字法是形聲。本义是中國古代對南方各族的泛稱。舊時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數民族。

〔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án] ⑴ 我國古代南方民族的泛稱。《説文•虫部》:“蠻,南蠻,蛇穜。”⑵ 輕侮。《廣雅•釋詁三》:“蠻,㑥也。”⑶ 粗野,不通情理。如:野蛮;蛮横。《水滸全傳》第三十二回:“也不曾見你這個出家人,恁地蠻法。”⑷ 愣;強悍。《忠王李秀成自述》:“我今之禍,因主不從我奏,一味蠻為。”⑸ 對奴婢的賤稱。章炳麟《新方言•釋親屬》:“四川謂婢曰蠻,其乞買攜養之童豎曰蠻男,蠻即侮之音轉。”⑹ 水獸名。晋郭璞《山海經圖贊•蠻蠻》:“鼠身鼈頭,厥號曰蠻。”⑺ 蟲名。《篇海類編•鱗介類•虫部》:“蠻,蟲也。”⑻ 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争地而戰,伏尸數萬。”⑼ 副詞。方言。表示程度,相當於“很”。《海上花列傳》第三回:“三先生也蠻明白哚。”⑽ 姓。《通志•氏族略二》:“蠻氏,芈姓,荆之後,因氏焉。”

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蠻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莫還切頁碼446頁,第2

蠻南蠻,蛇穜。从虫䜌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莫還切頁碼1052頁,第4行,第3

蠻南蠻,蛇穜。從虫䜌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莫還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691頁,第3許惟賢1170頁,第7

蠻南蠻。

段注《職方氏》。八蠻。《爾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王制》云:南方曰蠻。《詩・角弓》。如蠻如髦。傳曰:蠻,南蠻也。《采芑》。蠢爾荊蠻。傳曰:荊蠻,荊州之蠻也。

它穜。从虫。

段注說从虫之所由。以其蛇種也。蛇者,虫也。蠻與閩皆人也。而字从虫。故居部末。如貉之居豸末,狄之居犬末,羌之居羊末焉。

䜌聲。

段注莫還切。十四部。詩傳曰:緜蠻,小鳥皃。《韓詩》曰:文皃。

白话解释

蛮,南蛮,好蛇的部族。字形采用“虫”作边旁,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蠻方」、「百蠻」之「蠻」字,不從虫,寫作「」,見〈史牆盤〉、〈虢季子白盤〉、〈秦公鎛〉,像南方民族之裝飾。因戰國文字多假借為「欒」姓,轉注為從「虫」、「」聲的「蠻」字,保留其本義。「蠻」字始見於篆文,《說文‧虫部》:「蠻,南蠻。蛇種。从虫、聲。」從虫,表示南方民族之文化表徵;從,表示音讀,兼表蠻方、百蠻之意,本義為南方民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蛮。

蠻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83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138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845頁
4說文校箋第594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530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196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30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60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2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53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570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4696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3022頁【補遺】第17956頁
14通訓定聲第3070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173頁【崇文】第4689頁
16說文句讀第1941頁
17章授筆記第556頁,第10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6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32頁,第1字

蠻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arbarians; barbarous, savage
  2. alte Bezeichnung für die Minderheiten im Süden Chinas (S)​, grob, roh (Adj)​, sehr, recht (Adj)
  3. brutal, sauvage, plutôt, assez

蠻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蠻(简·秦·里耶) 里耶

蠻(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蠻(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蠻(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蠻(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蠻(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蠻(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