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yǎn ㄧㄢˇ

氵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U+6C87
汉语字典

氵部

7画

4画

左右结构

yan

yǎn

ICQN

EIHU

VZRD

33112

8662

6C87

[4415435] 点、点、提、撇折、点、撇、竖弯钩

沿

沇字概述

折叠展开

〔沇〕字拼音是yǎn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7画。

〔沇〕字是左右结构

〔沇〕字仓颉码是EIHU 五笔是ICQN 四角号码是33112 郑码是VZRD 中文电码是8662

〔沇〕字的UNICODE是6C87。 十进制为27783,UTF-32:00006c87,UTF-8:E6 B2 87。

〔沇〕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沇〕字的异体字是 沿

沇的笔顺

折叠展开

沇的意思

折叠展开

yǎnㄧㄢˇ

基本解释

〔~水〕济水的别称,古河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详细解释

1.河川名。发源于大陆地区河南省,为济水上源。

2.通“兖 ”。如大陆地区兖州亦作沇州。

参见“沇溶”、“沇沇”等条。

yǎnㄧㄢˇ

详细解释

用于地名。沇水,古河名,后称济水,源河南,注入渤海。

yǎnㄧㄢˇ

沇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58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610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557頁,第10

古文: 沿

唐韻》、《集韻》、《韻會𡘋以轉切,音兗──水名。
說文》: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
書・禹貢》:道沇水東流爲濟。
山海經》:聮水西北流,注于秦澤。〔註〕聮、衍聲相近,卽沇水也。
水經注》:濟水逕原城南,東合北水,亂流東南注,分爲二水。一水東南流,俗謂之衍水,卽沇水也。

又,沇沇,流行貌。
前漢・郊祀歌》:沇沇四塞。

又,與兗通。甘氏《星經》兗州作沇州。
前漢・天文志》:角亢氐,沇州。

又,《集韻》:庾準切,音尹──義同。

又,兪水切,唯上聲──沇溶,水流㵎谷中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沇溶淫鬻。

集韻》:或从兗作渷。

注解

〔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沇〕字拼音是y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允

〔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ǎn] ⑴ 〔~水〕济水的别称,古河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沇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沇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沇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以轉切頁碼361頁,第16

沇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東爲泲。从水允聲。

沿

異體沿

沿古文沇。

鉉注臣鉉等曰:口部已有,此重出。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與件反頁碼885頁,第5行,第1

沿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東爲泲。從水允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王屋山在垣縣東北,沇水所出,南至武德入河。軼出滎陽北地中,又東至琅槐入海,過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

鍇注今按:沇出王屋山東,至溫縣西北,始名泲水。又東南流當鞏縣之北,而南入河。與河竝流過成皋。軼出爲滎水,東流過陽武及封丘北。又東過冤昫縣,南至定陶縣南。又東北流,與菏水會。東至乘氏縣西,分而爲二,其一東北流入鉅野澤,過壽張西,與汶水合。又北過穀城縣西,又東北過盧縣北,經齊郡東萊郡而入海。

反切與川反頁碼886頁,第3行,第1

古文沇如此。

鍇注臣次立按:《說文》徐鉉注云:「《口部》已有此,重出。」又本部下文沿字注云:「縁水而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以轉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108頁,第2許惟賢921頁,第2

沿沇水。出河東垣東王屋山。

段注謂垣縣東之王屋山。《水經》云垣縣東王屋山是也。

東爲洓。

段注各本作河東東垣。誤倒一字。今依《水經》正。《周禮・職方》氏注,《山海經》注皆云東垣。衍字耳。《漢志》眞定縣故東垣非此地。若晉史,宋志,後《魏志》、《隋志》之東垣。則今河南府之新安縣也。河東郡垣,二志同。今山西絳州垣曲縣,河南懷慶府濟源縣是其地。垣曲縣縣西北二十里有垣縣城是也。《前志》垣下曰:《禹貢》王屋山在東北。沇水所出。東南至武德入河。軼出熒陽北地中。又東至琅槐入海。過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過郡九者,河東河內陳畱梁國濟陰泰山濟南齊郡千乘也。《水經》曰:濟水,出河東垣縣東王屋山爲沇水。東至溫縣西北爲濟水。南當鞏縣北。南入於河。王屋山今在濟源縣西八十里。沇水所出。《北山經》曰:王屋之山。㶌水出焉。郭云:㶌沇聲相近。卽沇水也。《尙書》某氏傳曰:泉源爲沇。流去爲濟。按泉出沮洳曰沇。引伸爲沇州。《口部》曰:九州之渥地也。故以沇名焉。

从水。允聲。

段注以轉切。十四部。

古文沇如此。

段注各本篆作沿。誤。今正。臣鉉等曰:《口部》已有。此重出。按《口部》小篆有㕣。然則鉉時不從水旁也。《口部》㕣下曰:山閒淊泥地。從口。從水敗皃。葢㕣字在古文則爲沇水,沇州。在小篆則訓山閒淊泥地。如孌字在籒文則訓順。在小篆則訓慕。皆同形而古今《異義》也。古文作㕣。小篆作沇。𣜩變作兖。此同義而古今異形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俗作兖。

水名。沇州,俗作兖,乃譌字。

今俗兖。

沇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4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907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688頁
4說文校箋第466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430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1562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65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29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29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84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451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374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678頁【補遺】第17615頁
14通訓定聲第313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33頁【崇文】第3729頁
16說文句讀第1507頁
17章授筆記第445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32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006頁,第3字

沇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flowing and engulfing; brimming

沇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沇(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沇(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沇(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沇(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沇(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沇(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沇(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沇(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沇(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沇(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沇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