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shū ㄕㄨ

殳部 共4画 上下结构 U+6BB3
汉语字典

殳部

4画

上下结构

shu

shū

象形字

MCU 86 、 WCU 98

HNE

QX

77407

3007

7615

6BB3

[3554] 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

殳字概述

折叠展开

〔殳〕字拼音是shū 部首是殳, 总笔画是4画。

〔殳〕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金。

〔殳〕字仓颉码是HNE 五笔是MCU 86 、 WCU 98 四角号码是77407 郑码是QX 中文电码是3007 区位码是7615

〔殳〕字的UNICODE是6BB3。 十进制为27571,UTF-32:00006bb3,UTF-8:E6 AE B3。

〔殳〕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殳〕字的异体字是

殳的笔顺

折叠展开

殳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ūㄕㄨ

基本解释

古代兵器名。以竹、木制成,一端有棱。

秦书八体之一。

㦸柄。

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

姓。

详细解释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2.同本义long pole

殳,以杖殊人也。 —— 《说文》。段注:“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 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殊,断也。”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 —— 《周礼》授旅贲殳。 —— 《周礼·司戈盾》执殳而立于道左。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 《诗·卫风·伯兮》

殳仗(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

3.秦书八体之一 Shu style

殳书(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殳虫(秦书八体的殳书和虫书)

4.姓。

shūㄕㄨ

详细解释

1.兵器名。古代一种用竹、木做成的兵器,长一丈二尺,有棱无刃。

《诗经•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淮南子•齐俗》:“昔武王执戈秉钺以伐纣胜殷,搢 笏杖殳以临朝。”

2.姓。如南朝宋有殳季真。

3.二一四部首之一。

shūㄕㄨ

详细解释

1.兵器名。古代一种用竹或木做成的兵器,有棱无刃,长约一丈二尺。

2.姓。

3.二一四部首之一。

殳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96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584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534頁,第10

古文: 杸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𡘋音殊。
說文》:以杸殊人也。

又,兵器。
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註〕: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
釋名》:殳,殊也,長一丈二尺,無刃,有所撞挃於軍上,使殊離也。
正義》曰:〈考工記〉:殳長尋有四尺,八尺曰尋,是丈二也;冶氏爲戈戟之屬,不言殳刃,是無刃也。
詩・衞風》:伯也執殳,爲王前驅。

又,戟柄之別名。揚子《方言》:三刃枝,南楚宛郢謂之匽戟,其柄自關而西謂之柲,或謂之殳。

又,書法名。
前漢・藝文志》:八體六板。韋昭曰:八體,六曰殳書。歐陽詢《書法》:殳書者,伯氏所職,文記笏,武記殳,因而制之。
說文・序》:七曰殳書。徐鍇註:殳體八觚,隨其勢而書之,故八體有殳書。

又,姓。

又,打穀之架曰攝殳。揚子《方言》:僉,宋衞之閒謂之攝殳。〔註〕僉,今連架,所以打穀者。

从几,几音殊──鳥短羽也。與几案之几別。

又,與𠬛別。
佩觽集》:殳,示朱翻──戈殳也;𠬛,莫勿翻──沈也。

注解

〔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殳部

〔殳〕字拼音是shū,上下结构,五行属

〔殳〕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ū] ⑴ 古代兵器名。以竹、木制成,一端有棱。⑵ 秦书八体之一。⑶ 㦸柄。⑷ 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⑸ 姓。

殳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殳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殳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市朱切頁碼93頁,第9

殳以杸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於兵車,車旅賁以先驅。」从又𠘧聲。凡殳之屬皆从殳。

附注林義光《文源》:「古(殳)象手持殳形,亦象手有所持以治物。故从殳之字與又、攴同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舩區反頁碼252頁,第7行,第1

殳以杸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於兵車,旅賁以先驅。」從又𠘧聲。凡殳之屬,皆從殳。

鍇注臣鍇曰:「斷絶分析爲殊;積竹謂削去白,取其青處合爲之,取其有力也。漢昌邑王買積竹杖是也。《詩》云:『伯也執殳爲王前驅。』觚,稜也。殳音殊。」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市朱切古音第四部頁碼472頁,第3許惟賢212頁,第4

殳㠯杖殊人也。

段注杖各本作杸。依《太平御覽》正。云杖者,殳用積竹而無刃。《毛傳》殳長丈二而無刃是也。殊,斷也。以杖殊人者,謂以杖隔遠之。《釋名》。殳,殊也。有所撞挃於車上使殊離也。殳殊同音。故謂之殳。猶以近窮遠謂之弓也。

《周禮》。

段注周字今補。下文所說皆出於《周禮》也。

殳㠯積竹。

段注以積竹者,用積竹爲之。《漢書》。昌邑王道買積竹杖。文穎曰:合竹作杖也。《竹部》曰:籚,積竹矛𢧢矝也。《木部》曰:欑,積杖杖也。柲,欑也。《考工記》注曰:廬謂矛𢧢柄。竹欑柲。凡戈矛柄皆積竹。而殳無金刃。故專積竹杖之名。《廬人》爲之。

八觚。

段注《考工記》注云:凡矝八觚。此無刃亦八觚也。

長丈二尺。建於兵車。

段注《考工記》曰:《廬人》爲廬器。殳長尋有四尺。車有六等之數。車軫四尺。戈崇於軫四尺。人崇於戈四尺。殳崇於人四尺。車𢧢崇於殳四尺。酋矛崇於𢧢四尺。注云:此所謂兵車也。殳𢧢矛皆插車輢。

旅賁㠯先驅。

段注《周禮》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葢亦執殳矣。詩曰:伯也執殳。爲王前驅。

从又。几聲。

段注市朱切。古音在四部。

凡殳之屬皆从殳。

白话解释

殳,用杸 * 。《周礼》上说,杸用积竹作成,有八棱,长一丈二尺,树立在兵车上,车上的部队拿着它作先锋。字形采用“又”作 边旁,“几”作声旁。所有与殳相关的字,都采用“殳”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由「」和「」構成。,是「右手」的本字,在此取其引申義,作「持」解;,是刺擊的兵器。金文之,以手持殳,和甲文之形同意。戰國文字二例,「又」保持原形,則省略杆、鐓,殳首訛變為。篆文承於戰國文字之形。隸定作,略失其形,而楷書作殳,則又貼近篆文之形。以上諸形,都從又、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殳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85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25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203頁
4說文校箋第125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118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42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72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69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61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75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124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91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552頁【補遺】第16529頁
14通訓定聲第142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52頁【崇文】第1005頁
16說文句讀第358頁
17說文新證第225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54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21頁,第1字

殳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name of old weapon; kill; rad. 79
  2. schlagen, (dreschen)​ (V)​, Shu (Eig, Fam)​, Radikal Nr. 79 = Stock, (Bambuswaffe)​
  3. lance, (nom de famille)​, 79e radical

殳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殳(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殳(甲骨文·商·午组) 甲骨文 午组

殳(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殳(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殳(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殳(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殳(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殳(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殳(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殳(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殳(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殳(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殳(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殳(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殳(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殳(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