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的笔顺
梵的意思
梵
fànㄈㄢˋ基本解释
◎关于古代印度的。~语(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林,凡声。本义:梵梵:草木茂盛的样子。
2.同本义lush。
梵,即芃之俗体。 —— 清· 钮树玉《说文新附考》
3.梵语Brahmā音译词“梵摩”、“婆罗贺摩”、“梵览摩”之省,意为“清净”、“寂静”quiet。
净修梵行。 —— 《妙法莲花经》
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梵门(清净的法门);梵事(清净的佛事)
4.佛经原用梵文写成,故凡与佛教有关的事物,皆称梵 Buddhist。如:梵言(佛经);梵境(佛的境界);梵楼(佛教的楼阁);梵磬(佛寺之磬);梵学(佛学)
5.梵文为古印度书面语,故对印度等地的事物,常冠以梵字,以示与中华有别 Sanskrit。如:梵本(梵文书写的佛经原本);梵表(梵方。指印度);梵志(印度古代四个种姓之一,指婆罗门);梵俗(印度风俗)
动词
◎诵经 patter。如:梵响(梵声,念佛诵经之声);梵诵(佛教诵经);梵呗(梵音,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
名词
1.诵经声patter。
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 —— 宋· 王安石《游钟山四首》
2.姓。
梵
fànㄈㄢˋ详细解释
名
1.古印度思想中的世界创造原理。为梵语brahma的音译。古印度婆罗门教认为梵是无所不在的最高实体,修行者最终极的目的就是与之合一。将其神格化则成为宇宙间最高的神,佛教将其归为天界中的一类。
2.梵语的简称。
梵汉对音。
形
1.表示和古印度有关的。
梵语、梵文。
2.表示和佛教有关的。
梵轮、梵寺。
3.清静。
《维摩诘所说经•卷一•方便品第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梵
fànㄈㄢˋ详细解释
1.与佛教有关的。
梵诵、梵刹、梵宫。
2.与古印度有关的。
梵文、梵语。
3.姓。
梵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69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531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477頁,第5字
音《唐韻》、《韻會》𡘋扶泛切,音帆。
《說文》:出自西域釋書。
《韻會》:華言淸淨,正言寂靜。
例又,《字彙》:梵唄,吟聲。
音又,《廣韻》:房戎切;《集韻》、《韻會》:扶風切,𡘋音馮──木得風貌。
《類篇》:風行木上曰檒。或作梵。
音又,《集韻》:房尤切,音浮──義同。
例又,《唐韻》:〈漢都鄕正衞彈𥓓〉梵梵黍稷,借作芃芃。
注解
〔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梵〕字拼音是f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林、凡,五行属木。
〔梵〕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林,凡声。本义是梵梵:草木茂盛的样子。
〔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àn] ⑴ 关于古代印度的
梵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扶泛切頁碼第196頁,第1字續丁孫
梵
出自西域釋書,未詳意義。
附注鄭珍新附考:「漢《衛〔街〕彈碑》『梵梵黍稷』,即《詩》『芃芃黍苗』之異文,知漢人書『芃』或別从『林』。」
梵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86頁,第8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01頁,第8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8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51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42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863頁,第2字 |
7 | 說文探原 | 第3266頁,第1字 |
8 | 說文集注 | 第1275頁,第3字 |
9 | 說文標整 | 第153頁,第8字 |
10 | 標注說文 | 第248頁,第7字 |
11 | 說文注箋 | 第1997頁,第1字 |
12 | 說文詁林 | 第6300頁【補編】第14908頁 |
13 | 說文義證 | 第522頁【崇文】第2085頁 |
14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30頁,第1字 |
15 | 古字釋要 | 第602頁,第3字 |
16 | 新附通誼 | 第23頁,第1字 |
梵字的翻译
- Buddhist, Sanskrit
- pur, bouddhique
梵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