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的笔顺
拔的意思
拔
báㄅㄚˊ基本解释
①抽,拉出,连根拽出。~腿。~草。~牙。~苗助长。
②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数城。
③吸出。~毒。~火罐儿。
④选取,提升。提~。~擢。
⑤超出,高出。海~。挺~。~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尖儿。出类~萃。
⑥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
⑦改变。坚韧不~。心志不可~。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手,犮( bó )声。本义:拔起,拔出。
2.同本义pull out; pull up。
拔,擢也。 —— 《说文》拔,引也。 —— 《苍颉篇》确乎其不可拔。 —— 《易·乾》。郑注:“移也。”拔河。 —— 《封氏见闻录》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孟子·尽心上》力拔山兮气盖世。 —— 《史记·项羽本纪》
3.又。
拔剑切而啖之。
4.又。
拔剑撞而破之。拔刃奋起。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拔毛;拔草;拔秧。
5.选拔;提拔promote。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诸葛亮《出师表》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 李白《与韩荆州书》
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6.突出;超出stand out。
势拔五岳掩赤城。 ——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7.突起rise high。
皆峭拔险怪。 —— 宋· 沈括《梦溪笔谈》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8.脱身;脱离,摆脱 escape from。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9.攻取seize; capture。
拔石城。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已拔赵。 —— 《史记·魏公子列传》
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0.移动move。
亮拔县千余家。 —— 罗贯中《三国演义》
11.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cool in water。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2.吸出 [毒气等] draw out。如:拔火罐;拔毒。
拔
báㄅㄚˊ详细解释
动
1.拉出、抽出。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拔草、拔旗、拔剑。
2.吸取。
拔毒、拔出脓来。
3.除去。
拔祸根、拔去眼中钉,肉中刺。
4.选出。
《汉书•卷七五•李寻传》:“闭绝私路,拔进英隽。”
提拔、选拔。
5.特出。
《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
6.拉高。
拔起嗓门尖叫。
7.动摇、改变。
《易经•乾卦•文言》:“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坚忍不拔、牢不可拔。
8.攻取、占领。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连拔五城。
9.矫治。
用药膏将扭伤的脖子拔直。
名
◎括,箭的尾端。
《诗经•秦风•驷驖》:“公曰:『左之。』舍拔则获。”汉•毛亨•传:“拔,矢末也。”
副
◎急速。
《礼记•少礼》:“毋拔来,毋报往。”汉•郑玄•注:“拔、赴皆疾也。”
拔
详细解释
1.抽出;往外拉出。
拔草、拔旗、拔刺。
2.除去。
拔去眼中钉。
3.吸取。
拔罐、拔毒。
4.挑选。
提拔、选拔。
5.超出;特出。
海拔、出类拔萃。
6.动摇。
牢不可拔、坚毅不拔。
7.夺取。
连拔三座城池。
8.〈口〉拉高。
拔嗓子。
9.〈口〉把东西浸泡在凉水里使变凉。
把汽水(瓶)放在凉水里拔一拔。
10.姓。
拔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19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426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372頁,第12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蒲八切,辦入聲。
《說文》:擢也。
《增韻》:抽也。
《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又,〈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
《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
例又,《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
例又,《增韻》:攻而舉之也。
《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蒲撥切,音跋──回也。
例又,《增韻》:疾也。
《禮・少儀》:毋拔來。〔疏〕拔,速疾之意。
《前漢・陳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註〕疾起也。
例又,挺也。特立貌。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例又,括也。矢末也。
《詩・秦風》:舍拔則獲。〔疏〕以鏃爲首,故拔爲末。
例又,除也。
《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疏〕拔,除去之也。
例又,與茇通。
《前漢・禮樂志》:拔蘭堂。〔註〕拔,舍止也。
音又,《集韻》:北末切,音撥──把也。
音又,《集韻》、《韻會》𡘋蒲蓋切,音旆。
《詩・大雅》:柞棫拔矣。〔疏〕拔然生柯葉也。
音又,《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𡘋音佩。
《詩・大雅》:〔朱傳〕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例又,拂取也。
音又,《唐韻》、《集韻》𡘋房越切,音伐──草名。
《爾雅・釋草》:拔蘢葛。〔註〕似葛,蔓赤,葉多。
音又,《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晉俗謂平地除𡊅曰拔。
音又,張華〈鮑文泰誄〉:抱道冲虚,執義貞厲;栖遲無悶,不營不拔。厲音列。
注解
〔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拔〕字拼音是bá,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犮,五行属水。
〔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犮( bó )声。本义是拔起,拔出。
〔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á] ⑴ 抽,拉出,连根拽出⑵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⑶ 吸出⑷ 选取,提升⑸ 超出,高出⑹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⑺ 改变
拔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蒲八切頁碼第405頁,第26字續丁孫
拔
擢也。从手犮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彭札反頁碼第973頁,第3行,第4字述
擢也。從手犮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蒲八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419頁,第7字許惟賢第1052頁,第1字
擢也。从手。犮聲。
段注蒲八切。十五部。
白话解释
拔,抽、拉。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犮”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郭店老子乙‧簡15》「拔」字從?、從木,會以雙手拔樹之意。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簡81》「拔」字改從手、犮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犮」為聲符,沒有兼義功能,依《說文》,「犮」字本義為「走犬貌」,就是狗跑的樣子,此義與「拔」無關,因此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拔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01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24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6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34頁,第1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80頁,第1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768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985頁,第5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978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567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9頁,第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12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41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898頁【補遺】第1781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732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58頁【崇文】第422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43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90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122頁,第8字 |
拔字的翻译
- uproot, pull out
- ausreißen, auszupfen, ausrupfen, herausziehen (V)
- tirer, arracher
拔的字源字形
秦 简 睡虎地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