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wéi ㄨㄟˊ

囗部 共7画 全包围结构 U+56F4
汉语字典

囗部

7画

4画

全包围结构

wei

wéi

形声字

LFNH

WQS

JDBY

60527

0953

4607

56F4

[2511521] 竖、横折、横、横、横折钩、竖、横

围字概述

折叠展开

〔围〕字拼音是wéi 部首是囗, 总笔画是7画。

〔围〕字是全包围结构 五行属土。

〔围〕字仓颉码是WQS 五笔是LFNH 四角号码是60527 郑码是JDBY 中文电码是0953 区位码是4607

〔围〕字的UNICODE是56F4。 十进制为22260,UTF-32:000056f4,UTF-8:E5 9B B4。

〔围〕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围〕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围〕字的异体字是

围的笔顺

折叠展开

围的意思

折叠展开

wéiㄨㄟˊ

基本解释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攻。~城。突~。解~。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巾。~墙。~裙。

四周。外~。周~。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囗,韦声。“”是“”的古字。本义:环绕。

2.同本义enclose; surround

囗,回也,象回币之形。 —— 《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围,裹也。 —— 《广雅·释诂四》范围天地之化。 —— 《易·系辞上》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 《周礼·考工记·庐人》

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围圆(圆形围墙);围地(四周山川环绕,形势险峻的地方);围屏(屏风);围落(篱笆,栅栏)

3.包围encompass; surround

秦之围 邯郸。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兵围邯郸。 —— 《史记·魏公子列传》江都围急。 ——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四面围住。 —— 《广东军务记》

围歼;围守(包围监守);围取(包围夺取)

4.防守defense

围,守也。 —— 《说文》围不言战。 —— 《公羊传·庄公十年》

围落(藩篱。借指防卫)

5.通“”。违背;离开violate; leave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 —— 《管子·形势》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 —— 《商君书·徕民》

名词

1.围子,用土、石、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defensive wall surrounding village

敕军营更筑严围。 —— 《三国志》

2.打猎的围场;围猎exclosure

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 —— 《隋书》

3.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forbidden zone

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 —— 俞正燮《癸巳存稿》

4.围田。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low-lying paddy fields

5.区域area

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 《诗·商颂·长发》

6.四周,周边(多指周边的长度) peripher。如:四围都是花。

7.包围圈ring of encirclement

外围合。 ——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即撤围。

8.姓。

量词

1.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如:一围玉带。

2.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如:十围;腰阔数围;大树絮之百围。

围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囗部

武英殿刻本: 第508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220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151頁,第14

古文: 囗

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𡘋音韋。
說文》:守也。

又繞也。
易・繫辭》:範圍天地而不過。〔註〕周備也。範,如金之有模範。圍,匡郭也。

又,《詩・商頌》:帝命式于九圍。〔註〕分天下爲九處,若規圍然。

又,環也。
周禮・夏官・環人》〔註〕:環猶圍也,主圍賔客,任器爲之守衞。

又,遮取禽獸。
禮・曲禮》:國君春田不圍澤。〔註〕春育之時,不合圍盡收之也。又,〈王制〉:天子不合圍。〔註〕言不四面圍之也。

又,環繞攻城。
春秋提要》〔註〕:環其城邑曰圍。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註〕謂其國見圍入,而國被禍敗也,喪失財物,則同盟之國會合財貨歸之,以更其所喪也。

又,《韻會》:五寸曰圍,一抱曰圍。
莊子・人閒世》: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散木也無所用,故壽。

又,縣名。
後漢・郡國志》:圍縣,屬涼州武威郡。

又,與韋通。
前漢・成帝紀》:大風拔木,十韋以上。

又,與衞通。
管子・地員篇》:山藜葦芒,羣藥安聚,以圍羣殃。〔註〕圍同「衞」。

又,《唐韻》、《集韻𡘋于貴切,音謂──繞也。

注解

〔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囗部

〔圍〕字拼音是wéi,全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囗、韋

〔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éi] ⑴ 见“围”。

围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围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围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羽非切頁碼203頁,第12

圍守也。从囗韋聲。

附注承培元廣答問疏證:「『囗,回也,象回币之形』,『圍,守也』(此攻圍正字),義本相別,今有圍,無囗,圍兼二義。」按:甲骨文、金文像人圍攻或圍守城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于歸反頁碼518頁,第6行,第1

圍守也。從囗韋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羽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111頁,第4許惟賢490頁,第9

圍守也。从囗。韋聲。

段注羽非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守也,不放也,圍城,别言;囗,不必守,通言。「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京氏《易》作「犯違」,訓對抗,亦通。

與囗實一字。

範囗。圍守。

白话解释

围,城池防御。字形采用“囗”作边旁,采用“韋”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從止、聲。止像左腳掌,像右腳掌,都屬象形,在此表示眾人;,像四周封閉包圍的樣子,在此表空間。二者相合,可會以包圍的意思。另一形作,在空間裡多了,以示被圍之人。金文第一例,止、二字填實,外增字,可會以被包圍的意思,構形為從止、聲。第二例,顯然承自甲文第二例。第三例二止分別置於其內之上下,以示包圍之義,再加於外,以表其聲。戰國文字二例,應承自金文第三例。篆文作,和金文全同,承自於彼,當可確信。隸書、楷書之形都沿篆文以定體。自金文第三例以下,都是從韋、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圍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00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513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398頁
4說文校箋第257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249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885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54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322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30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57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254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2043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6442頁【補遺】第16945頁
14通訓定聲第2224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534頁【崇文】第2133頁
16說文句讀第814頁
17章授筆記第268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56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18頁,第1字

围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urround, encircle, corral
  2. einkreisen, umzingeln, umwickeln, umgeben, umzäunen (V)​, rundum, rundherum, herum, ringsrum, ringsherum (Präp)
  3. entourer, encercler, cerner

围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围(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围(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围(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围(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围(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围(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围(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围(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围(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围(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围(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围(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