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字概述
〔亦〕字拼音是yì 部首是亠, 总笔画是6画。
〔亦〕字是独体字 五行属土。
〔亦〕字仓颉码是YLNC 五笔是YOU 四角号码是00230 郑码是SNO 中文电码是0076 区位码是5064。
〔亦〕字的UNICODE是4EA6。 十进制为20134,UTF-32:00004ea6,UTF-8:E4 BA A6。
〔亦〕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一级汉字。
〔亦〕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常用字。
〔亦〕字的异体字是 腋
亦的笔顺
亦的意思
亦
yìㄧˋ基本解释
①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
②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③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④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
⑤姓。
详细解释
名词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armpit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副词
1.也;也是also。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 —— 《战国策·魏策》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 ——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 —— 《左传·文公七年》
亦许(也许);亦然(也是这样)亦且(又,而且);亦复(又)
2.也…也…;又…又… [both…and…]——连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前面,强调两种动作、行为、状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如:亦真亦假。
3.不过;仅仅;只是but; only。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 —— 《左传》
亦
yìㄧˋ详细解释
副
1.相当于“也”、“也是”。
《论语•公冶长》:“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唐•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人云亦云。
2.相当于“又”。
《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一:“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3.只是、不过。
《战国策•齐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唐•杜甫〈蒹葭〉诗:“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4.已经。
《文选•王康琚•反招隐诗》:“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唐•杜甫〈独立〉诗:“草露亦多湿,蛛丝亦未收。”
连
◎虽然。
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宋•欧阳修〈玉楼春•蝶飞芳草花飞路〉词:“红莲绿芰亦芳菲,不奈金风兼玉露。”
助
◎位于句首或句中,无义。
《书经•盘庚上》:“予亦拙谋,作乃逸。”《诗经•召南•草虫》:“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名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亦
yìㄧˋ详细解释
1.〈书〉也;也是。
人云亦云、亦师亦友、相见时难别亦难。
2.姓。
亦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上 部首:亠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8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88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頁,第13字
古文: 𠅃
音《唐韻》:羊益切。
《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𡘋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
例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例又,同「奕」。
《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例亦本作𡗕,象人左右兩腋形。
《說文》:𡗕與掖同。
《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注解
〔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亠部。
〔亦〕字拼音是yì,独体字,可拆字为亣、八、!、亠、,五行属土。
〔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ì] ⑴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⑵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⑶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⑷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⑸ 姓。
亦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羊益切頁碼第343頁,第11字續丁孫
𡗕
異體亦
人之臂𡗕也。从大,象兩𡗕之形。凡亦之屬皆从𡗕。
鉉注臣鉉等曰:今別作腋,非是。
附注高鴻縉《中國字例》:「(亦)即古腋字。从大(大即人),而以八指明其部位,正指其處,故為指事字。名詞,後世叚借為副詞,有重覆之意,久而為借意所專,乃另造腋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反切移赤反頁碼第835頁,第7行,第1字述
人之臂亦也。從大,象兩亦之形。凡亦之屬,皆從亦。
鍇注臣鍇曰:「人之掖也。八,其處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羊益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972頁,第1字許惟賢第862頁,第2字
人之臂亦也。
段注《玉篇》今作掖。按《手部》掖者,以手持人臂投地也。一曰臂下也。一曰臂下之語,葢淺人據俗字增之耳。徐鉉等曰:亦今別作腋。按《廣韵》肘腋作此字。俗用亦爲語䛐。乃別造此。《肉部》曰:胳,亦下也。胠,亦下也。今《禮記・深衣》袼之高下注云:袼,衣袂當腋之縫。袼,腋乃皆俗字。人臂㒳垂。臂與身之閒則謂之臂亦。臂與身有重曡之意。故引申爲重累之䛐。《公羊傳》。大火爲大辰。伐爲大辰。北辰亦爲大辰。何注云:亦者,㒳相須之意。按經傳之亦,有上有所蒙者。有上無所蒙者。《論語》不亦說乎,亦可宗也,亦可以弗畔,亦可以爲成人矣,皆上無所蒙。皇侃曰:亦猶重也。此等皆申重贊美之䛐。亦之言猶大也,甚也。若《周頌》亦有高廪,亦服爾耕。《鄭箋》云:亦,大也。是謂亦卽奕奕之叚借也。亣部曰:奕,大也。又或叚爲射。或叚爲易。
从大。象㒳亦之形。
段注謂左右㒳直,所以象無形之形。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凡亦之屬皆从亦。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作腋。
白话解释
亦,人的腋窝。字形采用“大”作边旁,像臂弯下两个腋窝的样子。所有与亦相关的字,都采用“亦”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從大,義為人,兩小點指明臂腋之所在。此為虛像,表示臂下所在,是「腋」字的初文。金文承之。戰國文字,所從「大」,分為上、下二體。篆文承之金文,上、下一體。隸書承之,又分為上、下二體,上體變作「」,下體變為二豎。楷書之形承之隸書,下體二筆變作一撇筆,一豎鉤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
亦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75頁,第1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56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5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39頁,第18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07頁,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7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51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01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66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68頁,第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25頁,第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519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112頁【補遺】第1753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869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76頁【崇文】第350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415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765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421頁,第2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802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963頁,第1字 |
亦字的翻译
- also, too; likewise
- außerdem, auch, ebenso , und vice versa, das Gegenteil
- aussi, également
亦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子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金文 商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上博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九店
楚〔战国〕 简 港中大
秦 简 放马滩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龙岗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魏 传抄 三体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砖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