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是宋代释惟一所作的《偈颂一百三十六首》中的一首,描述了柳树堤岸上的舞蹈和黄莺树上的鸣叫。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观,表达了对瞿昙(佛教名词,指佛陀的真实形象)的认识,认为佛陀的真实形象历历在目的存在并与当下息息相关。诗人质问谁敢说佛陀已经入灭,他的形象仍然存在于双林之间。
这首诗词充满了禅意和佛教思想。通过描写柳树和黄莺,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柳树舞动的景象和黄莺的歌声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美好。通过这些景观,诗人引出了对佛教中瞿昙真实存在的思考。他认为佛陀的形象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
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质疑了佛陀已经入灭的说法,这表明他坚信佛陀的精神和教诲仍然存在。他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佛陀的真实形象,并将佛教的智慧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深思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抒发对佛陀真实存在的认识,并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崇敬。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打动读者,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禅意和对佛教的关注。
以柳堤边舞,黄莺树上鸣。瞿昙真实相,历历在而今。谁言入灭向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