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歌》是宋代僧人释印肃的作品。这首诗以描述日出时分为主题,通过描绘清晨的僧人斋食、洗钵盂的场景,展现了佛教的修行精神和禅宗的境界。
诗中提到了日出的时辰“卯”,以及僧人在清晨斋食时享用粥食的情景,使人感受到一种朴素而充实的生活态度。钵盂被洗净后,僧人们沉浸在宁静自在的时刻,感受到赵州机巧的智慧。这里的赵州机巧指的是赵州禅师,他以机智和巧妙的回答而闻名,此处应该是指僧人们在清晨禅修时,通过静心与自然相融合,体悟到禅宗的奥义。
诗中还出现了文殊、二乘的形象。文殊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象征智慧和文化;二乘指的是声闻和缘觉二乘,即佛教修行的两个层次。这些形象的出现进一步强调了禅修的重要性,以及修行者通过禅定和智慧的培养,能够达到庄严和美好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禅修的场景,传达了一种宁静与满足的情感,以及修行者通过禅定和智慧的修炼,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仅是对个人修行的追求,更是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体现了佛教思想中追求解脱和内心平静的理念。
日出卯,斋粥无□心觉饱。钵盂洗了自闲闲,方信赵州机便巧。师子见,全牙爪,惊杀百年老虎豹。捏怪文殊劈脑骑,二乘皆道庄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