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马》是唐代韩琮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写了马的美丽和雄伟,表达了对卓越马匹的赞美和敬畏。
咏马
曾经伯乐识长鸣,
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
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
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
碧云天上作鸾鸣。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咏马
曾经伯乐能够辨别长鸣,
它不像龙般自信地行进。
金面才刚探出未嘶啸,
盐车虽然驾驭其上未遭惊。
很难找到像王济一样明癖的知音,
欲前往燕昭购买优秀马儿的名声。
早晚将会乘上飞黄马,
在碧云天空中奏鸾鸣的旋律。
这首诗词以伯乐辨马为开头,表达了作者对伯乐的羡慕和景仰之情。伯乐是古代传说中以辨别马才闻名的人物,他可以通过马的鸣叫声来判断它的品质。接着,诗词描述了一匹出色的马,它如龙般威武且自信地行进,在未发出欢呼的情况下已经让人感到惊叹。诗人用“金面”来形容马的刚毅威武。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了王济和燕昭,都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人物,他们对马匹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诗人表示自己希望能够拥有一匹优秀的马,并表达了对马匹品质的向往。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将会乘上这匹卓越的马,在蓝天上引发鸾鸣般的喧响,以表达他对马匹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韩琮对卓越马匹的向往和敬佩之情。他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以及对传说中伯乐的赞美,将马的美丽和雄伟展现出来。诗中也透露了作者对卓越马匹所能带来的荣耀和崇高地位的向往,也表达了对马匹真正价值的理解和理解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和对卓越品质的崇敬,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中伟大人物的羡慕和景仰之情。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韩琮[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