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翻译及注释
翻译
等不到煮饭就得向官府报到,岂敢违背王事规定的期程?
连夜乘船从江夏出发,一觉醒来已经到达汉阳城。
麻烦乡里邻居赶来送行,杯盘里泻的酒有浊有清。
我只该在蛮瘴之乡老死,难得再有机会报答故人的深情。
注释
⑴鄂渚:相传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置鄂州,即因渚得名。世称鄂州为鄂渚。汉阳:今属湖北武汉。亲旧:犹亲故。短句:古代的七言诗歌,人们习惯称长句,五言则为短句。
⑵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来不及将生米煮熟。《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淅,淘过的米。
⑶敢:岂敢。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诗经·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程:期限。
⑷“宵征”句:是说连夜从武昌出发。宵征,夜行。《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毛传:“宵,夜;征,行。”江夏县,即武昌,鄂州的治所。
⑸“睡起”句:是说待到天亮的时候,已泊舟对岸的汉阳了。
⑹追送:偏义复词,实指“送”,殷勤地送别。
⑺浊清:偏义复词,实指“清”,清香的好酒。
⑻瘴乡:南方瘴疠之地,易使人生病。这里指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老:终老,到老死去。
⑼答:报答。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赏析
此诗首联“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描写出一片紧张、急迫的气氛:贬谪的命令催魂逼命,急如星火,连做饭的工夫也没有;“王事”在身,不敢有片刻的耽搁。这里作者用“接淅”的典故恰当地比喻了官命之急迫,其悲愤心情透出纸背。次联承接上联之意,通过时间、地点的转换,具体地描写出舟行之急。这一联诗意急切,如同《诗经·召南·小星》所状写的“肃肃宵征,夙夜在公”。两个对偶句语气又极流畅,而且切合水路舟行急速的事实。“王事”紧迫,江流湍急,船行飞快,诗中将那情景和气氛描写得十分生动。颈联写邻里、朋旧赶来送行的情景。“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叙事中透出无限的情意。“追送”和“浊清”都是偏义词:“追送”就是“送”,“烦”字透出作者的感激之意;“浊清”实指“清”。但是,“追送”的“追”字又进一步把前面两联的紧迫气氛渲染出来:诗人走得那样突然,以至邻里、故旧事先都没有得到消息,而仓促之间追到汉阳为之饯行。那泻入杯中的一杯杯饯行酒,包含了很多深情厚意。末联写诗人的感慨:“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此番谪居边远之地,功名前程乃至生命都是不可卜知的,这一切诗人也不计较,只是“故人”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永远无法报答,这才是终身遗恨的事。作者自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从武昌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方于次年夏天到达宜州贬所,到宜州后仅一年,便怀着冤愤与世长辞了。老死瘴疠之乡而“难答故人情”,成为他留给“故人”的诀别之辞。
这首诗是因亲朋故旧饯行,内心感念不已而写的,因此感情真挚动人,用典较少,语言平易流畅,不像黄庭坚其他的诗那样刻意雕琢,讲求险怪奇丽。但是,诗的章法仍然是谨严细密的,四联之间,起、承、转、合的关系颇耐寻究。首联“起”,叙述紧急离开武昌的原因:王事在身,必须“接淅”而行。颔联“承”,承接上联之意,具体描写行程紧急、必须“宵征”的情形。颈联“转”,由行程的紧迫转为写邻里的追送和置酒饯别。末联“合”,归结点题,抒发离别之情。黄庭坚长于律诗,而律诗的章法是颇有诀窍的,其中之一便是“起、承、转、合”。《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到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林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这里曹雪芹通过林黛玉之口说出的这段话,有助于揣摩理解黄庭坚这首律诗艺术上的特点。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创作背景
此诗是黄庭坚晚年从鄂州贬往宜州时所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在沙市寓居,直到冬天过去。崇宁元年(1102年)春,返回老家分宁。六月赴太平州任职,作了九天的官,便罢为管勾洪州玉隆观。九月,移至鄂州寓居。黄庭坚到鄂州后的第二年,转运判官陈举挟嫌报复,又秉承执政赵挺之的意旨,摘录黄庭坚在荆州所作《承天院塔记》中的只言片语,编造出“幸灾谤国”的罪名,构成冤狱,将他除名,远谪瘴疠之地的宜州,限即刻起程。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晚,时值严冬,诗人在凛冽的夜风中,以老病之身,乘船赴贬所,写下了这首律诗。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發鄂渚曉泊漢陽親舊攜酒追送聊為短句翻譯及注釋
翻譯
等不到煮飯就得向官府報到,豈敢違背王事規定的期程?
連夜乘船從江夏出發,一覺醒來已經到達漢陽城。
麻煩鄉裏鄰居趕來送行,杯盤裏瀉的酒有濁有清。
我隻該在蠻瘴之鄉老死,難得再有機會報答故人的深情。
注釋
⑴鄂渚:相傳在今湖北武昌黃鶴山上遊三百步長江中。隋置鄂州,即因渚得名。世稱鄂州為鄂渚。漢陽:今屬湖北武漢。親舊:猶親故。短句:古代的七言詩歌,人們習慣稱長句,五言則為短句。
⑵接淅:捧著已經淘濕的米,來不及將生米煮熟。《孟子·萬章下》:“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淅,淘過的米。
⑶敢:豈敢。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詩經·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程:期限。
⑷“宵征”句:是說連夜從武昌出發。宵征,夜行。《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毛傳:“宵,夜;征,行。”江夏縣,即武昌,鄂州的治所。
⑸“睡起”句:是說待到天亮的時候,已泊舟對岸的漢陽了。
⑹追送:偏義複詞,實指“送”,殷勤地送別。
⑺濁清:偏義複詞,實指“清”,清香的好酒。
⑻瘴鄉:南方瘴癘之地,易使人生病。這裏指宜州(治所在今廣西宜山)。老:終老,到老死去。
⑼答:報答。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發鄂渚曉泊漢陽親舊攜酒追送聊為短句賞析
此詩首聯“接淅報官府,敢違王事程”,描寫出一片緊張、急迫的氣氛:貶謫的命令催魂逼命,急如星火,連做飯的工夫也沒有;“王事”在身,不敢有片刻的耽擱。這裏作者用“接淅”的典故恰當地比喻了官命之急迫,其悲憤心情透出紙背。次聯承接上聯之意,通過時間、地點的轉換,具體地描寫出舟行之急。這一聯詩意急切,如同《詩經·召南·小星》所狀寫的“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兩個對偶句語氣又極流暢,而且切合水路舟行急速的事實。“王事”緊迫,江流湍急,船行飛快,詩中將那情景和氣氛描寫得十分生動。頸聯寫鄰裏、朋舊趕來送行的情景。“鄰裏煩追送,杯盤瀉濁清”,敘事中透出無限的情意。“追送”和“濁清”都是偏義詞:“追送”就是“送”,“煩”字透出作者的感激之意;“濁清”實指“清”。但是,“追送”的“追”字又進一步把前麵兩聯的緊迫氣氛渲染出來:詩人走得那樣突然,以至鄰裏、故舊事先都沒有得到消息,而倉促之間追到漢陽為之餞行。那瀉入杯中的一杯杯餞行酒,包含了很多深情厚意。末聯寫詩人的感慨:“袛應瘴鄉老,難答故人情。”此番謫居邊遠之地,功名前程乃至生命都是不可卜知的,這一切詩人也不計較,隻是“故人”的友誼和真摯的感情永遠無法報答,這才是終身遺恨的事。作者自崇寧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從武昌出發,經過長途跋涉,方於次年夏天到達宜州貶所,到宜州後僅一年,便懷著冤憤與世長辭了。老死瘴癘之鄉而“難答故人情”,成為他留給“故人”的訣別之辭。
這首詩是因親朋故舊餞行,內心感念不已而寫的,因此感情真摯動人,用典較少,語言平易流暢,不像黃庭堅其他的詩那樣刻意雕琢,講求險怪奇麗。但是,詩的章法仍然是謹嚴細密的,四聯之間,起、承、轉、合的關係頗耐尋究。首聯“起”,敘述緊急離開武昌的原因:王事在身,必須“接淅”而行。頷聯“承”,承接上聯之意,具體描寫行程緊急、必須“宵征”的情形。頸聯“轉”,由行程的緊迫轉為寫鄰裏的追送和置酒餞別。末聯“合”,歸結點題,抒發離別之情。黃庭堅長於律詩,而律詩的章法是頗有訣竅的,其中之一便是“起、承、轉、合”。《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寫到香菱向林黛玉學詩,林黛玉說:“什麽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的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這裏曹雪芹通過林黛玉之口說出的這段話,有助於揣摩理解黃庭堅這首律詩藝術上的特點。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發鄂渚曉泊漢陽親舊攜酒追送聊為短句創作背景
此詩是黃庭堅晚年從鄂州貶往宜州時所作。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黃庭堅在沙市寓居,直到冬天過去。崇寧元年(1102年)春,返回老家分寧。六月赴太平州任職,作了九天的官,便罷為管勾洪州玉隆觀。九月,移至鄂州寓居。黃庭堅到鄂州後的第二年,轉運判官陳舉挾嫌報複,又秉承執政趙挺之的意旨,摘錄黃庭堅在荊州所作《承天院塔記》中的隻言片語,編造出“幸災謗國”的罪名,構成冤獄,將他除名,遠謫瘴癘之地的宜州,限即刻起程。崇寧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晚,時值嚴冬,詩人在凜冽的夜風中,以老病之身,乘船赴貶所,寫下了這首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