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诗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故友和当下社会变迁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河尹恩荣旧,尚书宠赠新。
故友河南尹昔日享有的恩荣已经过去,而现在同为尚书的苏公却得到了皇帝的宠幸。
一门传画戟,几世驾朱轮。
岐国公是有名望的将帅,他的家族一直从事军事,代代相传。而苏公则得到皇帝的重用,几代都坐着朝廷的红轿出行。
夜色何时晓,泉台不复春。
黑夜何时才会变成白昼,泉台的春天已经不复存在。
唯馀朝服在,金印已生尘。
岐国公只剩下朝服,他的金印已经被尘土覆盖。
白日扃泉户,青春掩夜台。
在白天闭着泉水的门户,在青春年华时隐藏在夜晚的阁楼。
旧堂阶草长,空院砌花开。
故宅的台阶上杂草丛生,而庭院却依然繁花盛开。
山晚铭旌去,郊寒骑吹回。
山晚后,旗牌隐没了,郊外的寒风吹拂着骑马回来的人。
三川难可见,应惜庾公才。
这时候三川(这里可能指东南诸州)难以见到,应该珍惜像庾公这样有才华的人。
这首诗通过描写故友河南尹和当下尚书苏公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于光阴流逝、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人抒发了他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于变迁世态的触动之情。整首诗表达出了一种对于光阴逝去、人事更迭的深深的忧伤和无奈感,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革和政治的腐败。通过写景描写,诗人把个体的遭遇和社会的变迁相融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河尹恩荣旧,尚书宠赠新。一门传画戟,几世驾朱轮。夜色何时晓,泉台不复春。唯馀朝服在,金印已生尘。白日扃泉户,青春掩夜台。旧堂阶草长,空院砌花开。山晚铭旌去,郊寒骑吹回。三川难可见,应惜庾公才。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