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诗意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的山水景色和他内心的愁苦。
诗人描述自己穿行在泉州通泉县附近的溪流旁,衣服已经湿了,正午的热气逐渐消散。虽然是冬天,但温暖的天气里还有蚊蝇在活动,而野鸭也四处乱飞。他登上一处高坡,远远望去,山峦连绵起伏,迷人的景色尽收眼底。山色远方寂寞而宏伟,而江水在夕阳下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诗人忧愁时还惭愧起自己与古代伟人孔子和王粲不同的遭遇,他生活的苦难像漂泊无定的浮萍,所经历的沧桑和眷恋令人叹息。
这首诗词充满了旅途中的孤独和自省,通过对远山和流水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层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大历史时期和社会的向往和不满。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