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译文:
阆州东楼筵,送别亲戚去青城县。天色昏暗。
诗意:
这首诗写道诗人杜甫在阆州东楼筵上送别亲戚往青城县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高楼、车马、大江和筵席等画面,表达了自己对亲戚远行的感慨和离别之情。诗人同时也提到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贫困困境。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景物和叙述情感为主线,通过描绘高楼、车马、大江和筵席等画面,展示了诗人在送别亲戚的时刻所感受到的景色和氛围。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诗人所身处的阆州东楼筵的奢华和安宁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贫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亲戚远行的忧虑和离别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所在的社会环境的艰难和动荡。整首诗以短短诗句展现了诗人所感受到的复杂情绪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迢迢百馀尺,豁达开四门。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