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风暴来临时的壮观景象,并通过雷雨的响动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中首先描绘了在巫峡的深夜里雷声隆隆的景象,暗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接着,诗人描写了沧江的景象,使整个场景更加宏大和壮观。他说在这个时候,“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意味着自然界的力量不再隐匿,而是在与天地争夺。
随后,诗人用“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来形容雷声的猛烈和威力。这些词语使人联想到雷声在山谷中回响,声势浩大。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他自己的豪情壮志,意味着他也希望能够像雷一样威猛而激烈地行动。
最后两句:“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概括了诗人的情感。他说自己不需要嫉妒云雨,也不需要在平凡中追求功名利禄。相比之下,他更希望自己能够像雷一样激烈和有力量,能够登上楚王台一样高贵的境地。
这首诗通过描写雷的威力和骇人景象,表达了诗人壮志豪情的情感。通过自然界的力量来比拟自己的情感,展示了对于奋发向前和追求高贵境地的渴望。这种意境深远而震撼,体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激昂豪迈的风格。
译文如下:
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
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
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
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