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至太原》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是作者在北上至太原的途中,通过描述国家政治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思和对王业艰难的关注。
诗中提到了帝王交替的情景,以及皇权的传承。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再谈到了国家的命运和治理困难。南方险地和北方严寒之地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国家的险恶和艰难。然而,尽管国家历经战乱,但作者相信通过英明的统治者,国家依然有希望实现安定和繁荣。最后,作者以自己的游历者的身份,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看法,强调这些言论是独特而不可动摇的。
李益通过描写国家的命运、统治困境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展示了对国家兴亡的忧思和对王业艰辛的关注。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炎祚昔昏替,皇基此郁盘。玄命久已集,抚运良乃艰。南厄羊肠险,北走雁门寒。始于一戎定,垂此亿世安。唐风本忧思,王业实艰难。中历虽横溃,天纪未可干。圣明所兴国,灵岳固不殚。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